“產(chǎn)業(yè)興旺我們正在努力、生態(tài)宜居我們好過過去、鄉(xiāng)風文明得靠我們自己、治理有效大家可以評理、生活富裕我們奮斗到底……”1月28日一大早,淮安市淮安區(qū)建淮鄉(xiāng)“百姓理論說唱團”團長李順來穿上大紅唐裝,精神抖擻地在“淮安府署”前說唱起來。
春節(jié)將至,為推動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省各地的“百姓名嘴”活躍在社區(qū)、廠礦、學校、鄉(xiāng)村,話奮斗、說夢想,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百姓名嘴”活躍在宣講一線
“馬克思主義就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0后女教師何畏,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把馬克思主義講到學生的心中。洋溢在課堂里的正能量和幸福感,為她贏得“毛概女神”的昵稱。1月25日,她在南京市江寧區(qū)祿口街道開講座,百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用鮮活案例講意識形態(tài),讓講座一下子“活”了起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增強了“四個自信”,鼓舞了奮斗到底的信念。
泰興市委黨校副校長馮錦濤長期從事基層宣講,常帶著聽眾們一起“憶苦”。有一次,聽眾張大媽聽完他講述的“31粒小米的故事”,激動地站了起來:“如果不是共產(chǎn)黨,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在馮錦濤的宣講中,時間的線索串聯(lián)起內(nèi)容,講到新時代,講到奮斗者,聽眾們的情緒沸騰了。
如何讓深邃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讓新思想傳入千家萬戶、播進百姓心里?無錫市委講師團副團長孟菲說,聚焦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三個認同”,著眼黨員干部、社科理論工作者、基層干部群眾“三大群體”,要鍛造“想透說清干實”“能說能寫能干”的宣講隊伍有針對性地開展靶向式宣講。記者了解到,省委宣傳部講師團去年7月開始組織的“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活動,吸引了5000多人參賽,推出了一批思想活、表達強、形象好,而且能用群眾語言生動活潑講理論、說形勢、論是非的宣傳高手、文化能人。
讓基層干部群眾“點菜”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委黨校公共服務教研室副主任趙園園剛參加完省兩會,就深入南通各地宣講兩會精神。1月24日,她來到學田街道果園社區(qū),就居民們關心的話題娓娓道來:“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的初心。這次參加省兩會我感受到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那就是一方面要求政府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三公’經(jīng)費和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公共財政用于民生領域支出不斷增加。”趙園園講得認真,社區(qū)大爺大媽們聽得用心。“2018年江蘇省公共財政用于民生領域支出占比已經(jīng)高達75%。把更多的錢花在老百姓身上,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我理解這就是黨和政府初心的真切體現(xiàn)。”
這幾天,不少企業(yè)年會上出現(xiàn)了一個新元素——邀請“百姓名嘴”來宣講。王帥,是來自徐州市賈汪區(qū)馬莊農(nóng)民樂團的“百姓名嘴”,半個月前曾在一家公司的年會上,圍繞“幸福與奮斗”主題,跟員工們談理想、說奮斗、話幸福。員工們說,這樣的宣講絲絲入扣、在情在理,聽完之后感覺干勁十足、充滿激情。
基層理論宣講,既要面對面準確講清楚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的現(xiàn)實邏輯、歷史邏輯和內(nèi)在邏輯,又要聚焦國家建設成果和社情民意,有的放矢地回答現(xiàn)實問題,使基層群眾真正學懂弄通做實。去年以來,全省各地講師團通過組織下基層實地調(diào)研走訪、與基層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和發(fā)放3000多份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群眾關心的實際需求相結(jié)合,讓基層干部群眾“點菜”,精準確定宣講主題和內(nèi)容,讓新思想傳入千家萬戶、播進百姓心里。
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的好講,聽的愛聽”
“老李頭兒”李順來是位民間藝術(shù)家,這些年來,他和“老伙伴兒”們用方言土話說政策、用文藝節(jié)目演理論,用花船、淮劇、鑼鼓說唱等民間藝術(shù)說身邊事、唱身邊人,把黨的理論政策融入一個個生動節(jié)目中,曾當選中宣部表彰的 “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他很擅長用農(nóng)民的語言把政策講透,比如談到鄉(xiāng)村振興“十項工程”,他說,這里面既有提升村容村貌的“洗臉”工程,又有關于吃喝健康的“飲水”工程,既有創(chuàng)業(yè)增收的“富民”工程,又有建特色田園的“休閑”工程!“我們每到一地,不用發(fā)動,村民自己就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李順來笑著說。
王啟穩(wěn),這位來自阜寧縣新溝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有個在鄉(xiāng)村很受歡迎的專長——打快板,快板一響就開講,處處都是主戰(zhàn)場。講新思想、講兩會精神、講奮斗精神,他用通俗易懂的口頭語大白話,配合竹板說唱脫稿宣講,每次總有群眾聽得不愿意離開。這位農(nóng)民眼里的“明星”靦腆地說:“備稿很辛苦,宣講很幸福。”
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全省“百姓名嘴”緊密聯(lián)系身邊的事,制作“理論+故事”、“理論+文藝”作品上千件,開展“田間宣講”“村居宣講”“庭院宣講”“車間宣講”4萬余場, 覆蓋受眾近300萬。他們把“大主題” 轉(zhuǎn)化為“小切口”、把“書面語”轉(zhuǎn)換成“口頭語”、把“普通話”翻譯成“地方話”,把高深的理論變成通俗的道理,把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的詮釋, 使理論宣講實現(xiàn)“講的好講,聽的愛聽”,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孫 敏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