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家鄉(xiāng)人來金華山重走霞客路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 這段時間,一個熟悉的名字在金華山被屢屢提及。他就是380年前游歷考察金華山的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
先是5月8日,舉行“秀美金華山·重走霞客路”金華山山水生態(tài)越野賽暨金華市全社區(qū)親子文化節(jié)之親子毅行。近千人冒雨沿著霞客古道翻山越嶺,重走霞客路、重溫霞客情,昂揚的激情在山谷久久回蕩。
5月19日,中國旅游日。這是一個以《徐霞客游記》開篇日設立的全國性節(jié)日。這一天,金華山將推出“休閑惠民、美麗雙龍”旅游活動;這一天眾多領導專家將應邀齊聚金華山,舉行以“美麗中國-地方探索”為主題的徐霞客游線標志地保護和利用首屆全國經(jīng)驗分享會。
屆時,國內(nèi)徐霞客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將圍繞促進徐霞客游線物質(zhì)、文化資源保護的地方探索;挖掘徐霞客游線文化資源、推動區(qū)域發(fā)展,惠及民生;促進徐霞客游線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聯(lián)合行動三大議題,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目標:為徐霞客游線聯(lián)合申報世界遺產(chǎn)夯實基礎。
金華山與徐霞客有著不解之緣。在《徐霞客游記·浙游日記》中,金華山之行的記載尤為翔實?!墩阌稳沼洝凡蛔闳f字,金華蘭溪兩地占了近5200字,其中金華山就著墨4400多字,足見金華山在徐霞客心目中的重要份量。
徐霞客在金華山游歷3天,不僅留下了瑞峰熱心引路、潘姥炊煮黃粱以待等溫暖記憶,也有對陸游手書《重建智者寺碑》的醉心和仰慕,更有對金華山諸洞、山勢和水脈嚴謹執(zhí)著的科學考察。
在我市徐霞客研究專家呂洪新看來,徐霞客鐘情金華山并非偶然。公元1636年徐霞客開始最后一次也是游歷時間最長、科考成果最豐富的一次“萬里遐征”,其最大成果———對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就是從金華山拉開序幕的。本來徐霞客可以沿衢江直接順流而下,但他特意從蘭溪溯流而上來到金華,前后多逗留了4天,就是因為對金華山雙龍、冰壺、朝真等三洞慕名已久。
為挖掘和弘揚徐霞客旅游文化,推動徐霞客游線申報世界遺產(chǎn),中華文化促進會、人民政協(xié)報社、徐霞客研究會、寧??h政府等聯(lián)合發(fā)起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認證,金華山旅游經(jīng)濟區(qū)也積極參與其中。繼去年5月蘭溪天福山歷史文化街區(qū)、六洞山片區(qū)成功入選首批7個標志地后,金華山和婺州古城也將聯(lián)手參加今年5月18日第二批標志地認證和評審。
為推動標志地認證和入選,市文物部門牽頭做了資料收集和整理等大量基礎性工作,編制了申報文本,錄制了《霞客與金華》宣傳片,編寫出版了《陸游重修智者廣福禪寺碑記與仲玘公南山尺牘》,謹以此書紀念徐霞客游歷金華380周年暨金華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認證申遺工作。
“徐霞客游線是中國旅游日一個永恒的話題、一個始終綻放著光芒的亮點。”金華山旅游經(jīng)濟區(qū)有關負責人表示,徐霞客留下的豐富記載、足跡和科考成果,對金華山來說是一筆取之不盡旅游文化寶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徐霞客是金華山無可替代的第一“代言人”。
霞客“萬里遐征”情系金華山
明崇禎九年(1636年),年已五十開外的徐霞客經(jīng)過精心準備開始了“萬里遐征”。他從江陰故里出發(fā),途經(jīng)浙江、江西、湖南,穿越廣西、貴州,最后抵達云南。這是他一生中時間最長,困難最多,成就最大的一次出游,也是最后一次出游。
翻開《浙游日記》,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此前的行程中,多為觀光游覽描述性的文字,這次“萬里遐征”真正的地理考察,金華山算得上是第一站。金華山雙龍等三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徐霞客耳聞已久,正好趁此次出游一了心愿。這是徐霞客對金華山考察不惜筆墨的重要原因。
慕名而來美景醉人
這年十月初八,徐霞客從蘭溪經(jīng)水路抵達金華。金華山雙龍、冰壺、朝真三洞素以幽、險、奇著稱,被譽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名聞遐邇。
在蘭溪時,他就注意到,“蓋金華之山,橫峙東西,郡城在其陽,浦江在其北,西垂盡處則為蘭溪。”人在船行中,只見“四山俱遠,丹楓疏密,斗錦裁霞,映疊尤異”,景色醉人。溯水而上,遠遠望見金華山“突兀天表,若負扆然,而背之東南行”。
很顯然,徐霞客是以一位地理學家的眼光來審視金華的山山水水的。
初九一大早,夜宿金華的徐霞客出城西北行,從羅店望芙蓉峰而趨,到智者寺(今已復建)。在寺中霞客觀賞了現(xiàn)今尚存、由陸游手書的《重建智者寺碑》,愛不釋手,但“因恨無拓工,不能得一通而快”。
再經(jīng)清景庵,上楊家山,下午至“石壘壘蹲伏平莽中”的黃初平叱石成羊處,后由鹿田寺北上,經(jīng)斗雞巖、棋盤廟,登上北山頂。途中所見“兩峰橫夾,澗出其中,峰石皆片片排空赴澗,形若雞冠怒起,溪流奔躍其下”,對斗雞巖景觀描述,摹形狀物,筆觸生動,仿佛跳躍紙上。
登巔而望,徐霞客還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思考對金華山分脈、水流作了系統(tǒng)的概括。金華山頂又稱玉壺峰,分東、中、西三峰。他在《浙游日記》中寫道:“西玉壺之水,南下者由棋盤石而潛溢于三洞,北下者從里水源而出蘭溪之北;東玉壺之水,南下者由赤松宮而出金華,東下者出義烏,北下者出浦江,蓋亦一郡分流之脊云。”可見,他的游歷主要是考察山形地貌,探求真知,而不同于一般騷人墨客的游山玩水。
此時此刻,面對夕陽西墜、一碧如洗的美景,霞客與一同登巔的靜聞也不禁陶醉了:“余輩獨躡萬山之巔,徑窮路絕,迥然塵界之表,不啻霄壤矣。”他還感慨道:“雖山精怪獸群而狎我,亦不足為懼,而況寂然不動,與太歲同游也耶”,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第二天,徐霞客登嶺逾峰至朝真洞,換了新的方位和角度,他再次對金華山的山形地貌作了仔細觀察。徐霞客憑借長期的經(jīng)驗得出結論:“蓋北山(金華山)自玉壺西來,中支至此而盡,后復生一支,西走蘭溪。后支之層分而南者,一環(huán)而為龍洞塢,再環(huán)而為講堂塢,三環(huán)而為玲瓏巖塢,而金華之界,于是乎盡。”他在游記中還寫道:“中支既盡,南下之脈復再起而為白望山,東與楊家山駢列于北山之前,而為鹿田門戶者也。”
像徐霞客這樣對金華山的走向分合觀察之周詳,把握之準確,歸納之簡扼,恐怕連現(xiàn)在許多生活在金華山的人也會自嘆不如。
不畏艱險追求真知
徐霞客在地理學上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對喀斯特巖溶地貌的研究。在他一生中最重要、成就最大的這次“萬里遐征”中,對巖溶地貌的研究可以說就是從金華山三洞開始的。
溶洞景觀是金華山自然景觀的主要特色之一?,F(xiàn)代科學探明,在金華山南坡中部分布著一條長達20余公里、寬約1公里的帶狀石灰?guī)r層。在地下水的侵蝕下,億萬年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50多個地下溶洞。
金華山的巖溶景觀十分奇特,包括雙龍、冰壺、朝真三洞在內(nèi),徐霞客此行探明的就有8個,并在《游記》中一一排定座次:“雙龍第一,水源第二,講堂第三,紫霞第四,朝真第五,冰壺第六,白云第七,洞窗第八。”
初十日,徐霞客由夜宿的鹿田寺攜炬往西北登嶺,但見“洞門在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臨深壑”,這便是三洞中位置最高的朝真洞。進入高大的洞廳,“忽有光一縷,自天而下。蓋洞頂高盤千丈,石隙一規(guī),下逗天光,宛如半月,幽暗中得之,不啻明珠寶炬矣。”豐富的想象,貼切的比喻,為朝真洞藉以聞名的“一線天”景點增色不少。
出洞南下折西北至冰壺洞。當時的冰壺洞漆黑不見其底,徐霞客便“攀隙倚空”而入。他“秉炬”觀察到“洞之中央,一瀑從空下墜,冰花玉屑,從黑暗處耀成潔采,水墜石中,復不知從何流去。”凡是到過冰壺洞的人,恐怕都會贊嘆他觀察的仔細和狀物的貼切。徐霞客還注意到冰壺洞瀑滲至地下、不見蹤跡的奇觀。
再往下里許至雙龍洞,但見“軒曠宏爽,如廣廈高穹,閶閭四啟”。當時游雙龍內(nèi)洞遠非今日游人臥船入洞那么輕松。徐霞客俯視流水去處,“只見低覆僅余尺五,正如洞庭左衽之墟,須帖(貼)地而入,第彼下以土,此下以水為異耳。”為探得勝景,霞客便借一浴盆,解衣置盆中,伏盆而入,“進隘五六丈,輒穹然高廣……石乳下垂,色潤形幻,若瓊柱寶幢,橫列洞中。”好一個多姿多彩的鐘乳石世界,這正是金華山巖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游罷三洞,徐霞客作出了這樣的評價:“朝真以一隙天光為奇,冰壺以萬斛珠璣為異,雙龍水陸兼奇,幽明湊異者矣。”準確地
揭示了金華山三洞幽、險、奇三大特色。
他還觀人之所未觀,想人之所未想,“所謂三洞也,洞門俱西向,層累而下,各去里許……而洞中之水,實層注焉。”今天的探測結果已經(jīng)證明,金華山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雙龍洞之水有一股即來自于冰壺洞瀑。而徐霞客在380年前就憑借自己的觀察得出同樣的結論,不能不令人為之折服。
驚人的毅力,尋求科學真理的堅強信念和踏實的科學作風,是徐霞客一以貫之的可貴品格。他在金華山取得的科考成果,與他這種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說的:“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徐霞客游線申遺金華山不能缺席
有人曾說過,金華有可能通過聯(lián)合申報的方式進入世界遺產(chǎn)行列的,一個是黃大仙傳說,另一個就是徐霞客游線。巧的是,這兩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都在金華山。
為推動徐霞客游線節(jié)點城市聯(lián)合申遺,金華山一直在努力延續(xù)與徐霞客的特殊情緣。2007年與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首次合作,舉辦“重走霞客路、再續(xù)雙龍情”旅游活動。當年已九十高齡的徐霞客第9代直系后裔徐挺生親赴雙龍重走霞客路。徐挺生說,他一直希望有機會到雙龍尋覓祖先留下的足跡,親眼看一看祖先筆下的靈秀雙龍,這次雙龍之行也算圓了一樁心愿。
多年來,金華山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弘揚霞客文化,多次組織以“霞客之旅”、“霞客古道游”、“重走霞客路”等為主題的大型旅游活動。在雙龍風景區(qū)內(nèi),為徐霞客樹立了名人碑刻,挖掘和復建了霞客古道,使之成為一條熱門登山線路。徐霞客眼中當年已“凋落”的智者寺,近年通過成功復建,已基本再現(xiàn)昔日的盛況。令他傾心不已的《重建智者寺碑》,也得到了很好保護。
與此同時,金華山還通過舉辦中華徐霞客“浙游”學術高峰論壇等活動,推動與江陰、寧海等徐霞客游線重要節(jié)點城市的合作。江陰是徐霞客的家鄉(xiāng),是徐霞客公元1636年“萬里遐征”的起點;寧海則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地和“5·19”中國旅游日的發(fā)祥地;而雙龍則是徐霞客“萬里遐征”科考的第一站和始發(fā)地。三地特點鮮明,因徐霞客而結緣,也都在為推動徐霞客游線共同申遺而努力。
近年來,申報世界遺產(chǎn)熱潮在國內(nèi)此起彼伏。但眾所周知,申報世界遺產(chǎn)門檻非常高,對景觀的品位和保護力度都有嚴格要求。申遺成功也就意味著跨入了世界級景點的行列。我市境內(nèi)自然景觀和人文遺存雖然非常豐富,但對于世界遺產(chǎn)遙不可及。2010年中國境內(nèi)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qū)“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ǎn)獲得成功,方巖與“世界自然遺產(chǎn)”失之交臂,這也是我市距世界遺產(chǎn)最近的一次。
2011年5月19日中國旅游日的首次設立,使徐霞客游線申遺迎來了新的契機。中華文化促進會、人民政協(xié)報社、徐霞客研究會、寧??h政府聯(lián)合成立了徐霞客游線申遺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辦公室,組建了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認證專家委員會和推進委員會,面向徐霞客游線涉及的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qū))征集標志地標識。
標志地的評審和認證,是推進申遺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沿線節(jié)點城市踴躍參與進來,加強保護和傳承,徐霞客游線才是完整的,才具有申遺的基礎和價值。金華山、婺州古城,加上首批入選的蘭溪天福山街區(qū)、六洞山,四大節(jié)點參與其中,將大大加重我市在徐霞客游線中的份量。
正如江陰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唐漢章所言,徐霞客游歷考察江浙一帶,對金華山的描述最為詳盡,其地位和價值不可替代,徐霞客游線缺了金華山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