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陽的梁老伯,今年85歲,是北京東城區(qū)人,20歲沒到就隨著兄長一起參軍,解放后退役就讀勞動大學。退休后,老人隨家人來到富陽,多年來一直居住在富陽區(qū)常綠鎮(zhèn)大章村,由兒媳婦照顧起居。
如今離休的梁老伯,依舊保持著年輕時留下的習慣,經常一個人帶著鋸子,上山砍些毛竹回來。然而麻煩的是,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老年癡呆癥,一直困擾著老人。老人曾多次走失,最遠的一次,甚至從富陽走到了蕭山花鳥市場。
9月3日那天,梁老伯又走丟了。
夜里十點
老人走丟的報警真揪心啊
那天早上,梁老伯和往常一樣進山砍柴,然而一直到了晚上10點多,還是不見老人身影。
實際上,當天中午稍早時間,梁老伯的家里人就炸了鍋了,家人們紛紛上山尋找卻始終沒有找到老伯。由于老人走失了多次,家人初始都“不好意思麻煩警方”,直到深夜,焦急無奈之下,才打來了報警電話。
而此時,距離老人出門走失,已經有12個小時了。
“一來時間有點久了,二來這附近都是山,只有少數山上會有些踩出的小土路,夜間環(huán)境比較危險。”民警沈可對這一帶的地形已是非常熟悉,對梁老伯,也不陌生。接到報警后,沈可的心情有些沉重。他說,地形危險,擔心老伯踩空摔下,或是遇到山石掉落;另外,夏天山中蛇蟲不少,加上夜間溫差大,即便是年輕人,在山里也不一定能扛得牢一個晚上。“得盡快找到老人,時間拖得越長,危險就越大。”
時間緊迫,值班領導吳鋒軍所長當即調動所內值班民警、協輔警、消防隊員趕到現場。
首先列入搜尋目標的,自然是老人平時??巢竦姆秶?。其次,則是一些比較危險的落差區(qū)域,比如附近靠水庫的幾片山石區(qū)。
然而搜索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始終沒有發(fā)現老人的蹤跡。
有村民曾見過老人
那里是另一片山區(qū)
另一頭,周邊出村進村的各處通道,民警們也將視頻監(jiān)控梳理了一番,視頻中并沒有看到老伯的身影,老伯迷失在山中的可能性極大。
幸運的是,在搜索進行半個多小時,走訪的民警傳來了消息。有村民說,大約下午四點的時候,在常綠加油站對面看到過梁老伯。那附近,卻是另一片山區(qū)了。
一聽加油站,沈可就想起,加油站對面鑄造廠有監(jiān)控,立刻聯系鑄造廠負責人調取監(jiān)控。
很快,監(jiān)控中發(fā)現下午四點左右梁老伯背著一段毛竹從鑄造廠邊上路過,之后就沒有再出現過。民警分析,梁老伯可能去了鑄造廠后面的這片山區(qū)。
民警與家屬們一起到山上尋找,邊喊邊找,一直到凌晨一點多,仍未發(fā)現老伯蹤影。
由于天色太暗,搜尋人員只能憑借手電筒照明,尋找難度較高,同時也比較危險,民警和家屬們商定暫作休整,天亮后立即再尋。
靠著笨辦法
終于找到了遍體鱗傷的老伯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民警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常綠山腳。
這一次,有了較好的光照環(huán)境,民警改變了搜索方法。
民警與鎮(zhèn)巡防隊員、村干部、家屬共二十余人,開展地毯式搜索。沈可說,由于老人留下的線索蹤跡很少,這片山頭又人跡罕至,只得采取了這種“笨辦法”。
就這樣,二十多個人拉開陣型,像犁田一樣,一片一片地搜索山頭。
一個上午,依舊一無所獲。
不過,救援人員并沒有放棄。中午12點半左右,一名搜救人員大喊一聲:“過來看下,是不是走失的老人?”
在不遠處山坡的灌木叢中,眾人看到了一抹突兀的白色,趕忙過去一看,果然是梁老伯。只是,老伯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他的身上都是傷痕,嚴重虛脫,褲子鞋子襪子都已不知丟到哪兒去了,只剩下一條短褲。
看到老伯的情況不是很樂觀,民警立刻背起他往山下沖,背累了就換一個人頂上,并第一時間聯系了車輛到最近地點等候。
萬幸的是,梁老伯被及時送到醫(yī)院,目前已無大礙。
民警也提醒,碰到老人走失的情況,不要有“不好意思麻煩警察”的心態(tài),及時聯系警方最為重要。
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盡量陪同老人外出,或是給老人配備定位與通訊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