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錢包乃至行李箱,乘客物品遺忘在出租車上,剛下車就聯(lián)系司機,對方卻稱“沒看見”;繞道多收費、出具違規(guī)發(fā)票、故意讓計價器失準或損壞、惡意捉弄侮辱甚至毆打乘客……上海市交通執(zhí)法總隊近日宣布的16種市民訴求強烈的交通違法行為中,涉及出租車行業(yè)的就占11種。
乘客要投訴打車過程中的惱人經(jīng)歷,缺乏證據(jù)成為一道難題。有人建議給本市5萬輛出租車安裝攝像頭。支持者認為,安裝攝像頭,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反對者認為,裝了攝像頭,個人隱私全沒了。
出租車內(nèi)是否屬于公共空間?安裝攝像頭會侵犯乘客個人隱私嗎?隨著城市上空各類攝像頭架設日趨密集,誰來為監(jiān)控“把關”,公共電子眼和個人隱私該如何劃分……成為公眾熱議話題。
記者調(diào)查
物品遺落出租車只能吃啞巴虧?
市民王小姐近日致電本報新聞熱線63523600反映,她乘坐某品牌出租車從浦東白楊路到提籃橋。剛一下車,便發(fā)現(xiàn)自己的iPhone6手機掉在副駕駛座上。她趕緊借路人手機撥打自己手機,先是無人接聽,不久就呈關機狀態(tài),整個過程不足5分鐘。
王小姐撥打出租車公司客服熱線,對方稱司機暫時聯(lián)系不上。王小姐馬上撥打出租車行業(yè)監(jiān)督電話,司機很快找到,可對方堅稱自己沒看見手機,咬定是后續(xù)乘客拿走了。
記者就此聯(lián)系涉事出租車公司,對方表示已多次做司機工作,但司機堅稱自己沒拿,還怪公司“冤枉好人”。雙方各執(zhí)一詞,企業(yè)也很頭疼。
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上,記者看到類似投訴為數(shù)不少。失主“胸悶”之外,似乎都指向司機“見財起意”,可司機兩手一攤:請拿證據(jù)!
記者為此采訪了本市大眾、強生、海博、錦江、銀建五家出租車公司。其中一家公司介紹,其日均受理乘客報失約90起,其中無車輛相關信息的報失約占50%,失物中最常見的是手機、錢包、雨傘、鑰匙、行李箱等,失物找回率年均約48%。另一家公司坦言,如今能找回的失物只占40%,且多是鑰匙、雨傘等不值錢的東西。
失主呼吁裝攝像頭解取證難
失主王小姐說:“如今已是高科技時代,上海的出租車能否安上攝像頭,這無論對乘客還是守規(guī)矩的司機,都是一種保護。”
其實,不僅是失物糾紛,乘客要投訴出租車服務問題,也面臨取證難。比如,少數(shù)司機拒載甚至竊取、調(diào)包交通卡,這些讓乘客深惡痛絕的行為,如果車上裝了攝像頭,就能說清楚了。
然而,記者近日在福州路來福士大廈、徐家匯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江寧路梅龍鎮(zhèn)廣場等多個候車點,隨機采訪聽取司機和乘客意見,卻發(fā)現(xiàn)雙方的意見有點出人意料。一些出租車司機對安裝攝像頭表現(xiàn)淡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有的還表示歡迎。有司機表示,出租車也算高風險行業(yè),尤其是夜間營運、跑遠路,安裝攝像頭能保障自身人身安全。
可一些乘客并不這樣看。“一上車就被攝像頭全程跟蹤,我的隱私呢?”有乘客不假思索地說。“有攝像頭,我感覺隨時被監(jiān)視,渾身不舒服。”除了心理不適,乘客更擔心隱私泄露。乘客劉小姐說:“馬上要入夏了,女性衣著一旦走光,被攝像頭拍下來,萬一流散出去,太恐怖了。”
也有一些乘客表示支持。銀行窗口職員羅女士認為,出租車是公共交通的一種,既然是公共交通,車上空間就屬于公共場合,沒必要對出租車安裝攝像頭過于敏感。“地鐵、公交車、銀行ATM機等都安裝攝像頭,出租車裝攝像頭,不是一個道理嗎?”有些乘客則提出一些建議,如“安裝攝像頭的出租車應明示,尊重、保障乘客知情權、選擇權,讓乘客自主選擇乘與不乘”“安裝位置要恰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