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在國慶假期來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觀摩“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lián)盟紅色文物史料展”,重溫那段波瀾壯闊、充滿榮光的革命歲月。記者 海沙爾 攝
??記者 李君娜
??2024年10月1日,上海興業(yè)路,晨曦中的一大廣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這一天,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華誕。眾多市民、游客自發(fā)來到一大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读x勇軍進行曲》的熟悉旋律中,他們齊唱國歌,向國旗行注目禮。歌聲越來越嘹亮,人越來越多。
??升旗儀式后,人們有序來到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紀念館拍照打卡。揮舞的國旗、幸福的笑容,定格一段段難忘的國慶記憶。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從興業(yè)路走向復興路。2017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并留下諄諄囑托:“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p>
??近年來,上海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充分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把包括中共一大紀念館在內(nèi)的革命舊址、革命文物中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深度演繹,高水平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上?!凹t色文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推進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用好紅色資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10月1日當天,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特別活動?;顒蝇F(xiàn)場,通過情景詩劇、歌曲演唱、手風琴合奏、答題兌章等形式,生動再現(xiàn)新中國75年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
??2021年6月3日,建黨百年之際,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建成開放。同時,一街之隔的一大會址也完成了保護修繕?!芭d業(yè)路76號,這幢石庫門房子見證了偉大政黨的誕生,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既是習總書記的囑托,也是我們在新時代的光榮使命?!敝泄惨淮蠹o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說,“我們要把這棟不可移動文物建筑原原本本地保護下去,它既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教育黨員干部、觀眾的生動的黨史教育空間,更是下一個時代闡釋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的十分重要的承載地。”
??2021年7月14日,“上海市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家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省級研究中心。之后,由該中心聯(lián)合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圖書館主辦的《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開幕,成為全國范圍內(nèi)呈現(xiàn)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最為凸顯、最具影響力的展覽。
??從2016年起,上海全面啟動實施“黨的誕生地”發(fā)掘宣傳工程。一批批革命舊址修繕開放,一批批展覽展陳功能提升。包括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等,都陸續(xù)完成了修繕、建設、布展。
??從興業(yè)路、國福路,到漁陽里、輔德里……在上海,612處紅色資源、2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遍布全市,也為認識黨史中的上海打開一道門,推開一扇窗。
??守正創(chuàng)新,數(shù)智科技賦能紅色文化傳承
??戴上特制的VR設備,觀眾“置身”于望志路一棟石庫門民居內(nèi)。此時,視線前方,中共一大正秘密召開,可以清楚地看到先輩們?yōu)橹袊磥砜犊愒~。
??今年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滬開幕。全國首個數(shù)字世界中的紅色矩陣——“數(shù)字一大”服務矩陣亮相。
??通過“數(shù)字一大”小程序,憑借AR技術,人們可以輕松掃描“一瓶水”或環(huán)繞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墻上的“十二里”鐵藝銘牌,并借此即刻“穿越”時空,感受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融。
??“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節(jié)點上,中共一大紀念館如何擔負起時代責任,如何奮斗出時代作為,如何詮釋好時代表達?守正創(chuàng)新無疑是破題的一條重要路徑?!毖Ψ逭f。
??數(shù)智科技賦能紅色文化傳承,上海走在前列。2021年6月,全國首個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平臺上海“紅途”在“學習強國”和“隨申辦”上線。2023年8月,中共四大紀念館與上海大學深度合作,推出“靈境·強國有我”VR系統(tǒng),紅色文化“有聲有色有形”。
??借助于科技和人工智能,紅色文化更“潮”,也更吸引年輕人。“數(shù)字化是一種新的形式,也滿足年輕人對于紅色文化觸達的需求。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愿意為了好的文化去體驗買單?!敝泄惨淮蠹o念館副館長阮竣說。
??今年7月1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微博粉絲量突破百萬大關,微信粉絲數(shù)達到80萬。
??原創(chuàng)優(yōu)質黨課,深化紅色精神闡釋
??紅色文化如春風化雨,浸潤著這座光榮之城。
??國慶期間,中共一大紀念館特別組織起一支“黨的誕生地”志愿者講解員隊伍。志愿者們將中共一大的召開過程及其深遠意義娓娓道來,讓參觀者深刻感悟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近年來,上海深度挖掘紅色資源、紅色題材,用多種文藝形式打造出一堂堂“好聽好看又好懂”的文藝黨課。
??6月15日,上海出品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正式首映。對不少影迷來說,這也是一堂特別的“文藝黨課”??赐暧捌?,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少影迷都選擇去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找尋紅色文化足跡。
??在傳統(tǒng)展廳里,紅色文化也更入腦入心。5月28日,由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共同舉辦的“日月煥新 初心不變——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別活動”在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行。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原創(chuàng)微劇《祝上海解放》,融合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再現(xiàn)偉大勝利。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今年7月1日,來自全市各地區(qū)各系統(tǒng)各領域的新黨員代表,參加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牢記囑托再建新功”上海市新黨員代表入黨宣誓活動。外賣騎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田丹是其中之一。
??錚錚誓言,拳拳初心。站在時間之河回望,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全國范圍內(nèi)僅有5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如今,星火燎原,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超過9900萬。這支隊伍還在不斷發(fā)展壯大。在上海,黨員數(shù)量也已超過219萬。
??2021年,“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被列入全市16項民心工程。全國首部紅色資源地方性法規(guī)《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正式實施。
??在上海的各個區(qū),紅色文化觸手可及。新時代新征程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是這座光榮之城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