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破解“晚高峰接娃”難題,宿遷公安以一場系統(tǒng)性的治理變革作答,用物理、共治、長效三道“應用題”,交出一份自己的答案,2024年以來,全市涉學涉校道路交通事故數(shù)下降12.6%,重大事故實現(xiàn)“零發(fā)生”。
一是進行精細化改造。針對“鬼探頭”這一高發(fā)事故場景,創(chuàng)新施劃“階梯式”停止線,通過錯落設置,清出一片觀察視野,從源頭上消除視覺盲區(qū)。當行人踏上斑馬線,地面內嵌“小方磚”便會閃爍黃光,向后方車輛發(fā)出警示,破解“看不清”問題。設置與兒童身高相當?shù)闹悄軝C器人“交通志愿者”,用語音和閃光提醒孩子們安全通行。借鑒機場動線設計,在學校試點“地下接送中心”,實現(xiàn)人車分流、即停即走。試點學校周邊主要路口高峰通行效率提升了近15%。
二是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全面推行“警家?!弊o學機制,在全市515個護學崗上,由交警、學校教職工和家長志愿者組成的“護學大軍”,破解“人力困局”。圍繞停車難,交管部門在路內施劃1250個限時車位基礎上,協(xié)調25家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在高峰時段免費共享停車位,破解“停車困局”。制定19條“定制公交”線路,為1740名學生提供“門到門”服務,共減少私家車接送280萬次,校園周邊主要路口通行效率提升近15%,破解“運力困局”。
三是頂層設計長效保障。研究制定《宿遷市“學校平安進出工程”實施意見》,將校園安全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交管部門對全市967所學校進行地毯式摸排,全面掌握周邊道路、交通流量、安全隱患等情況,建立“一校一檔”,量身定制“一校一策”的精準解決方案,對學校的周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提升校園安全管理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