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家”上海,保租房仍需發(fā)力
調研發(fā)現當前一房難求現象仍較為明顯,建議優(yōu)化政策保障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打造年輕人的希望之城。對青年群體來說,居住條件是一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11月,上海團市委、市青少年服務保護辦、華東政法大學組成課題組,開展上海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調查與政策改善研究。研究調研對象為生活在上海的20—35周歲青年群體(非在校生),共回收有效問卷2536份。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上,課題組負責人、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黨委書記童瀟教授發(fā)布了調研成果。青年代表、本市部分長租公寓負責人、市區(qū)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讓青年在上海更宜居安居進行了交流。
從調研結果來看,青年群體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需求較為強烈,而這與租房市場上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
付悅來到上海4年了,她用“租房難、租金貴、服務差”來概括這幾年的租房經歷。她碰到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中介提供的房源信息與實際不符、房租太貴接近收入的一半、老舊小區(qū)物業(yè)服務差、房東不愿意配合解決一些事情等等。
付悅的經歷是青年群體的真實寫照。童瀟介紹,根據調研,上海青年在租住房屋方面普遍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46.6%的青年表示“有一些經濟壓力,但仍可以承受”,34.4%的青年表示“經濟壓力較大,仍能勉力維持生計”,有7.1%的青年則認為“經濟壓力非常大”。上海青年租房平均換房周期為16.25個月,房東頻繁調整房租以及工作變動,成為他們四處遷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市場上租住房房源信息不透明,許多中介以低價、虛構房源為誘餌攬客,一屋多租、層層轉租現象頻發(fā)。青年由于缺乏社會經驗、上班時間緊、工作強度大,容易成為虛假房源信息的受害者。
但如果能住進保租房,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付悅說,她搬進靜安區(qū)中建幸福公寓后,不僅租金大幅度降低,公寓還有健身房、共享廚房、圖書室等配套設施,讓她的生活便利性大大提升?!澳贻p的租客們一起制定租房公約、不定期組織各種活動,讓我在上海有了‘家’的感覺?!?/p>
上海也看到了保租房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至2023年11月,上海已累計供應保障性租賃住宅數量26.7萬套。不過,課題組指出,相比于青年的需求,當前上海保租房在供給上仍存不小缺口,排隊時間長、一房難求現象仍然較為明顯,應進一步拓寬保租房房源渠道,增加市場供給。
具體而言,課題組建議政府部門優(yōu)化政策激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和企業(yè)投入青年剛需住房市場,優(yōu)化商品住房配建政策,在土地出讓時通過“限地價、競配建比例”的方式保障公共租賃住房供應。同時,給予政策優(yōu)惠鼓勵改造存量住房,全面梳理現有空置存量住房或類住房,根據評估結果采取“原拆原建”“只修不拆”“不修不拆”的方式使它們納入保租房范疇。
課題組認為,有必要推動保租房形成商業(yè)閉環(huán),平衡建設經營成本,反過來又可以調動更多主體參與保租房建設,實現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課題組建議,企業(yè)可以從滿足青年住房群體的需求出發(fā),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多樣的增值服務來吸引青年人入住和消費,拓展運營環(huán)節(jié)盈利渠道。政府部門要用好金融工具,通過“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幫助企業(yè)快速回籠資金。還可以利用稅收優(yōu)惠、補貼等方式,吸引更多企業(yè)參與到保租房運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