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9點半,經過數(shù)小時的“刨地”作業(yè),約500公斤沾土帶泥的新鮮小香薯,從臨安於潛天目小香薯種植基地,被運到了剛“開張”的天目小香薯供銷共富優(yōu)選中心。
優(yōu)選中心門口,負責給小香薯分揀的工作人員已早早在此迎候。“來,卸貨!這批小香薯都是前一天晚上的訂單,今天都要發(fā)貨的,抓緊分揀!”管理優(yōu)選中心的臨安於潛供銷社負責人催促著。
與以往一群人圍坐在一堆小香薯前手扒眼看、肉眼分揀不同,今天給這車小香薯“體檢”的是一套“新式武器”——一條集AI分揀、自動水洗、烘干等功能于一體的小香薯AI分揀流水線。
從貨車上卸下的小香薯高矮胖瘦不同、品質良莠不齊,放上傳送帶后,隨著滾輪的滾動,小香薯們“排著隊”被傳送進AI視覺檢測設備。設備中共有上下左右6個攝像頭,小香薯進入其中,就會被拍下“X光片”。
“每個香薯通過時,都會被拍下6張全方位照片,進行360度的外表缺陷檢測,包括鼠咬、蟲眼、畸形、皮損等10多個檢視指標?!痹O備負責人介紹。此外,設備還能通過“觀察”不同形狀的小香薯照片完成自我學習和記憶強化,能“學會”區(qū)分各種形狀的香薯,用于分揀。流水線兩側還裝有重力傳感器,可以實時測量每個小香薯的“體重”。
通過全方位“體檢”的小香薯,自動落入對應的12類分揀出口。12種分類包括不同重量(從30克至160克的各區(qū)間分類)、不同形狀(條形、圓形或畸形)、缺陷(破皮或其他外表缺陷)的小香薯。而后,被分揀出的12類小香薯,按各自的“賣相”被實施分類處置,以不同的價格“分銷”給不同需求的客戶。
“對比傳統(tǒng)的人工分揀,AI分揀節(jié)省了約50%的勞動力。同樣是一小時分揀500公斤小香薯,傳統(tǒng)人工分揀需5人,且只能憑借肉眼分出3個品類(小果、中果、大果);采用AI分揀,只需3個人,可以分出12個品類?!痹O備負責人介紹,該設備還可以應用到其他農作物的分揀中。
如果下單的客戶對小香薯的整潔度有要求,帶泥的小香薯們還可以到自動水洗、風干線上去“洗個澡”。
帶泥的小香薯落入水池后,經過2次氣泡洗、2次噴淋,再經過最多10組冷風機吹干、3組熱風機烘干后,褪去一身泥垢,挨個進入分揀線?!懊看吻逑矗魉€上的控制面板都可以根據(jù)每批香薯的潔凈狀況,自動調節(jié)用水量等清洗參數(shù),較傳統(tǒng)人工清洗更節(jié)能。”設備負責人說,流水線從水洗、烘干到AI分揀,每小時可處置、分揀萬余只小香薯。
經智能流水線上處置分揀的小香薯,被貼上溯源碼、裝進臨安區(qū)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天目山寶”的禮盒,華麗“轉身”為“明星產品”,上市以來,供不應求,幾度脫銷。臨安供銷社有關負責人介紹,“AI加持后,勞動力減少,分揀標準、生產效率和售價都提高了,綜合起來看,每斤小香薯的產值效益較之前的傳統(tǒng)模式提高了約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