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有一副AR眼鏡,會是怎么樣的?
“有消息來了,我們不用再掏出手機,直接通過眼鏡就可以看到是誰發(fā)來了什么消息,可以說完全解放了雙手!”站在臺上,西湖大學博士后、慕德微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慕德微納”)CEO杜凱凱向觀眾描繪著未來屬于AR的精彩世界。而關于AR眼鏡的暢想,正在西湖大學的實驗室里一步步成為現(xiàn)實。
9月24日,在浙江省科協(xié)大樓,杜凱凱和他的導師——西湖大學國強講席教授、副校長以及慕德微納首席科學家仇旻,向大家展示了一副“神奇”的AR眼鏡。這是這副眼鏡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更是“極致輕薄無彩虹紋碳化硅AR衍射光波導”這項科技成果的全球首發(fā)。
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和戴太陽鏡一樣輕便
AR是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xiàn)實)的簡稱,而AR眼鏡就是可以讓佩戴者在現(xiàn)實世界的基礎上疊加虛擬景象,并通過傳感和計算實現(xiàn)虛實融合與虛實互動。
理想的AR眼鏡是怎么樣的?“它在外觀、重量等方面應該與常規(guī)的近視眼鏡沒有明顯差異,點亮時是生產力工具,不點亮時就是普通眼鏡?!倍艅P凱說。
在AR的眾多技術路徑中,基于微納光學的衍射光波導技術可以把很多復雜的光學元件“塞”到一個平面結構里面,將微型投影光機的圖像信號傳導到人眼中來,同時實現(xiàn)高光效和低能耗,屬于高精尖技術。
仇旻團隊多年來一直深耕于微納光學領域,在微納光子學理論、微納加工與制造、儀器裝備等科研方向碩果頗豐。依托多年的科研積累,也為了解決產業(yè)需求,科研成果落地在中國(杭州)算力小鎮(zhèn),成立了慕德微納。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在微納工藝特別是光波導模板加工方面積累了大量工藝經(jīng)驗,實現(xiàn)了國內高端納米壓印模板從0到1的技術突破,幫助上下游企業(yè)將AR衍射光波導鏡片模板的迭代周期從3—6個月縮短至1個月甚至1周,將整個行業(yè)往快速產品化方向推進。
為了進一步改善AR衍射光波導的性能和佩戴體驗,團隊打破常規(guī),將微納光學技術實力與完美的材料性質相結合,把這款極致輕薄的碳化硅AR眼鏡打造出來——一副雙目重量只有5.4克、厚度僅0.55毫米的AR眼鏡鏡片,幾乎和平時戴的太陽鏡一樣輕便。
傳統(tǒng)AR眼鏡為了實現(xiàn)全彩色顯示,通常需要使用多層高折射率玻璃來傳導光線,這就導致了鏡片厚重且不舒適。然而,得益于碳化硅材料的超高折射率,這項新技術只需單層波導就能完成大視場角全彩顯示任務。這種材料不僅使AR眼鏡變得極其輕巧,還通過一種超薄封裝工藝進一步壓縮了整體體積,讓人佩戴起來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神奇”的地方不少 超大視界、無彩虹紋、鏡片能散熱
和傳統(tǒng)AR眼鏡相比,這款“神奇”的眼鏡還有啥特別?
戴上這副AR眼鏡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全新的世界,因為它們能夠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基礎上疊加清晰廣闊的虛擬畫面,就好像從一個小窗戶換到了一扇大門前一樣。
這是啥原理?原來,單層碳化硅波導理論上能夠支持80度的全彩成像,相比之下,傳統(tǒng)高折射率玻璃由于材料限制,單片能夠提供的最大全彩色視場角不超過40度。而更大的視場角,意味著更好的沉浸感和體驗——無論是游戲中的奇幻場景還是工作中的數(shù)據(jù)可視化,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
當我們提到AR眼鏡時,很多人可能會擔心那些令人分心的彩虹紋現(xiàn)象。這是因為環(huán)境光穿過波導表面時會產生衍射效應,形成類似彩虹的效果。不過,在這款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的AR眼鏡中,這個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研究人員通過對波導結構的精確設計,消除了彩虹紋問題,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干凈清晰的畫面。
此外,有別于傳統(tǒng)的鏡腿散熱方法,這款碳化硅AR眼鏡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質,通過特殊設計,創(chuàng)新性地將鏡片用于散熱,大幅提高了散熱效率。
隨著這類創(chuàng)新性解決方案不斷涌現(xiàn),相信不久之后,我們將見證AR技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開啟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時代。不論是教育、醫(yī)療、娛樂還是工業(yè)領域,AR眼鏡都將成為連接數(shù)字與現(xiàn)實世界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