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堅拍的夜明珠系列之拱宸橋
近日,杭州日報聯(lián)合上城、拱墅、濱江、蕭山、臨平區(qū)委宣傳部共啟“國之大運·非凡十年——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大型融媒報道以來,眾多響應(yīng)者如潮水般涌來。我們收到了數(shù)百幅大運河照片,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對母親河的熱愛;同時也收到了許多人與運河雙向奔赴的故事,充滿溫暖與感動。
在這場征集活動中,有一個尋找“夜明珠”的人格外顯眼——
70歲的楊志堅帶著相機,穿梭于大運河申遺杭州段的11個世遺點,用鏡頭點亮了11顆璀璨奪目的“夜明珠”,記錄下大運河的美麗之夜。
“我從小生活在拱宸橋,可以說是‘大運河的兒子’?!睏钪緢孕χf。身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楊志堅這些年拍了數(shù)萬張大運河照片。在他眼中,杭州段的大運河,猶如一條流金歲月中的翠鏈,鑲嵌著11顆熠熠生輝的“夜明珠”。
為什么是“夜明珠”?因為他格外青睞夜幕之下的大運河。以《11顆夜明珠》為名,兩年前,楊志堅曾一一走遍大運河申遺杭州段的6個遺產(chǎn)點和5段河道,在11個點位各拍了1張照片,記錄下每一處的歷史厚度和新時代的美好變化。
其中一張照片里,夜幕籠罩下的拱宸橋,橋身被黯淡的光線勾勒出古樸而莊重的輪廓,橋上行人來來往往,悠閑自在。長曝光下,過往船只的航燈幻化為一道亮黃色的流光,倒映在靜靜流淌的運河上泛著幽微的波光,與對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qū)那一盞盞紅燈相互映襯……
橋依舊是那座橋,然而滔滔河水,馳而不息。拱宸橋一帶在這悠悠十年間,城市界面煥然一新,人們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shè)不斷推陳出新,將傳統(tǒng)業(yè)態(tài)與時尚文化有機融合,集居住、商業(yè)、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和文化旅游為一體;316戶原住民枕河而居,夏夜的橋頭廣場總是人頭攢動,有納涼的人群、跳廣場舞的方陣、寫地書的身影……而南側(cè)的戲臺常常會有文藝演出舉行,登臺表演的大多是來自民間的“明星”,重塑運河沿岸的活力。
另一張照片也讓楊志堅印象深刻。那是上塘河杭州段,當他輾轉(zhuǎn)趕至歡喜永寧橋時,突然看到一艘船搖搖晃晃駛遠,映襯著遠處半山望宸閣,再遠處一列火車正好呼嘯而過,留下一條紅色軌跡……他趕緊“咔嚓”,一看特別滿意,一快一慢的節(jié)奏構(gòu)成了杭州特有的和諧美??焓呛贾莸陌l(fā)展,336戶蔡馬人家喬遷新居,創(chuàng)新杭州回遷速度;慢是杭州的宜居,善賢社區(qū)公約自治,講文明蔚然成風(fēng)……
在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楊志堅決定重走世遺點,捕捉每個點位當下的獨特韻味,豐富大運河的影像記錄?!斑@些‘夜明珠’不僅照亮了杭城的夜晚,還是文化的載體、歷史的記憶。它們的存在提醒著人們,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遠比我們所知的更加豐富多彩?!彼锌?,“這一次尋訪之旅,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難忘的記憶,將永遠鐫刻在心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