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洪澤湖,水波瀲滟,藕香蟹肥。演員姜妍作為快手平臺的特邀嘉賓,與當?shù)仞B(yǎng)殖戶演繹著一出“無實物表演”:漁網拉起的是空無一物,手捧的是看不見的東西,廣告牌上一片空白。
視頻中,姜妍好奇地問道:“這是啥呀?”養(yǎng)殖戶神秘地回答:“這東西可是賽黃金啊!”懸念層層堆疊,直到最后才揭曉答案——原來他們捧著的,是洪澤湖大閘蟹。
01月圓蟹肥時
快手與姜妍合作的這部短片題為《僅「淮安人」可見?》,刻意在前期避免了產品露出,映照出洪澤湖大閘蟹所面臨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現(xiàn)實情境——品質出眾,只待知音聞香而來。
片中,姜妍提出的“這有人買嗎?”“這能當主菜嗎?”等疑問,如同許多初次了解洪澤湖大閘蟹的消費者一樣,反映了其“硬實力”與“知名度”尚未完全匹配的市場現(xiàn)實。洪澤湖大閘蟹生長于遼闊活水之地,年產量穩(wěn)定,銷路通達全國,正靜待一場從“巷深”到“名揚”的廣泛共鳴。
秋風響,蟹腳癢。農歷八月,洪澤湖畔的螃蟹迎來了最肥美的季節(jié)。人們都知道,中秋前后的螃蟹黃滿膏肥,正是品嘗的最佳時節(jié)?!熬旁聢A臍十月尖”,中秋時節(jié)吃母蟹,蟹黃飽滿如金;重陽時分品公蟹,蟹膏豐腴似玉。這種時令的講究,代代相傳,已成為淮安人中秋食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02月下品蟹味
在淮安人的記憶中,中秋與蟹密不可分。團圓夜,家家戶戶都會端上一盤蒸得通紅的大閘蟹,配上一壺溫熱的黃酒。月色如水,蟹香四溢,家人圍坐一起,拆蟹品酒,賞月談天。
宋代詩人張耒就是淮陰人,盡管在河南為官,一到蟹汛季節(jié),他還是夢魂牽繞,甚至寄詩求蟹。他在《寄文剛求蟹》中寫道:“遙知漣水蟹,九月已經霜??飳嶞S金重,螯肥白玉香。”字里行間,不僅是對蟹肥時節(jié)的精準描述,更寄托著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在淮安,中秋宴席上的大閘蟹有著獨特的品鑒之道。當?shù)亓晳T用面盆盛蟹上桌,吃完再蒸,盡顯豪爽待客之風。蒸蟹時,只需清水白蒸,最多加幾片姜、幾段蔥,以保持蟹的本味。蘸料也極簡單:鎮(zhèn)江香醋配姜末,再加少許白糖。
品蟹的過程更是一種儀式。先食蟹腳,再開蟹蓋,金黃的蟹黃是整只蟹的精華所在。吃蟹不能匆忙,要細細拆解,慢慢品嘗?!俺孕芬虚e工夫,佐秋月,寄閑情。”這種慢品細酌的食蟹方式,與中秋賞月的閑適意境相得益彰。對于在外漂泊的淮安游子來說,中秋時節(jié)最思念的,就是這口地道的家鄉(xiāng)味。
03月是故鄉(xiāng)明
快手的這次嘗試,更像是一次溫暖的牽引,把洪澤湖大閘蟹這樣“深藏不露”的家鄉(xiāng)好物,引薦給更多人。它所做的,不是憑空造勢,而是為本就優(yōu)質的家鄉(xiāng)風物“擦亮招牌”,讓螃蟹的品質自己說話。
洪澤湖大閘蟹也的確接得住這份關注。它個大、螯肥、肉香,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生長的洪澤湖為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水質優(yōu)良,養(yǎng)殖面積廣闊,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韓國、日本、臺灣、東南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qū)。平臺的傳播,讓這道浸潤著淮安人鄉(xiāng)愁的中秋美味,不僅內蘊著傳統(tǒng)的溫情,也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月到中秋分外明,蟹逢秋日尤肥美。在這個團圓時節(jié),洪澤湖大閘蟹不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眷戀。中秋時節(jié),剝開一只洪澤湖大閘蟹,滿口的鮮甜膏黃,就是最地道、最實在的家鄉(xiāng)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