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記者章 浩
19年獻血189次,累計獻血量高達7.52萬毫升,超過16個成年人的血液量,椒江全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首批《浙江省無償獻血榮譽證》獲得者,這就是王正明的獻血“履歷”。
1970年出生的王正明是工程部門的一名負責人,回想起第一次獻血,他說當時網(wǎng)絡(luò)不發(fā)達,沒有人來倡導(dǎo),也沒什么事促發(fā),憑的就是“一腔熱血”。
“那是2005年1月30日,馬上就是春節(jié),天氣很冷,但就想著要去獻血。”他說,那時候獻血車都停在錦江百貨門口,他特意趕到那里,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獻血,共400毫升血。
之后幾年,王正明每年都會獻全血一兩次。直到2008年世界獻血者日的一次活動,打開了他的獻血“新世界”。
那年6月14日,市中心血站邀請他和其他獻血者到站里參觀,他才知道獻血除了獻全血,還可以獻血小板,自此便決定加入捐獻血小板的群體,并在當年10月開始血小板捐獻。
理論上,血小板可以半個月獻一次。打開王正明的電子獻血證,可以看到一開始他還穩(wěn)定在一個月獻一次血小板的頻率,之后幾年捐獻頻次加大,最多的一年捐了21次。
“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無償獻血,獻成分血對身體素質(zhì)的要求就更嚴苛了。”他說,但凡轉(zhuǎn)氨酶高了、血脂高了、血壓高了低了,都獻不了血,他必須保證自己的身體符合獻血要求。
自從開始無償獻血,王正明就開啟了自律生活?!矮I血之前經(jīng)常熬夜跟朋友喝酒、打牌,獻血之后,對自己的飲食、睡眠都嚴格要求?!彼f,現(xiàn)在生活中不抽煙不喝酒,也幾乎沒有夜生活,連出去吃飯都只喝白開水。
日常運動上,除了工作中在各個工地走出的運動量,晚上有空還要去散散步,每天的運動量都在一萬步以上。
不過,對奮斗在社會上的中年人來說,要長期保持優(yōu)秀的血液指標,不是件容易的事。2021年,由于工作壓力比較大,王正明去了兩次血站,都顯示轉(zhuǎn)氨酶過高。最近這段時間,他調(diào)整了身體狀態(tài),希望能恢復(fù)到原來的獻血“節(jié)奏”。
由于工作比較忙,王正明從未參與過獻血志愿宣傳活動,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的獻血行為本身已經(jīng)成了“推廣廣告”。
“有幾年,單位領(lǐng)導(dǎo)和同事組團跟著我去獻血,有些同事還成了長期獻血者,拿到了《浙江省無償獻血榮譽證》?!彼f,在家里自己沒有去刻意引導(dǎo),但兒子在讀大學那年,也去獻了血。
在王正明心中,比起那十幾本國家級、省級獻血榮譽證書,左右肘關(guān)節(jié)上的青色疤痕才是他多年獻血的最好證明,“做好健康管理,無償獻血我會一直堅持獻到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