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通訊員余霽虹
近日,在天臺縣坦頭鎮(zhèn)征遷簽約現(xiàn)場,下凹裘村村民裘大伯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幾天前他還對征遷工作避之不及。
讓這位倔老頭態(tài)度大轉變的,正是動遷四組組長陳楊燁。
陳楊燁是坦頭鎮(zhèn)工辦主任、動遷四組組長。在他眼里,征遷這事兒就像一把錯綜復雜的鎖,每戶村民的顧慮、每處房屋的權屬爭議,都是里頭難擰的鎖芯??刹还芏嗉值逆i,他總能摸出那把對路的鑰匙。
裘大伯起初見人就擺手:“別來!我不簽字!”
陳楊燁不惱,只是帶著組員,三天兩頭往他家跑。不催不逼,就坐在門檻上聽他念叨:“我不是不配合,就怕今天說的明天變,咱老百姓經不起折騰?!?/p>
次數(shù)多了,裘大伯終于松了口。
后來,裘大伯就像變了個人,成了村里的“政策講解員”,見人就說:“小陳組長的話,就是牢靠。”
組里新來的年輕小伙張程,剛來時念政策條文都磕巴。陳楊燁手把手教他:“跟大爺大媽說話,得用土話,把‘安置補償’說成‘給您搬個家,還能拿補貼’,他們才聽得進。”如今,張程也成了能獨立“開鎖”的好手。
在寧波做買賣的裘大哥被生意絆住腳,回不了鄉(xiāng)成了塊心病,也給征遷工作上了把“遠途鎖”。
為了工作順利鋪開,陳楊燁揣著寫滿注解的政策手冊就去了寧波。
在堆滿貨物的店鋪里,陳楊燁搬個小馬扎坐下就聊。“您沒空回,我就過來嘛,政策咋算、補償咋領,咱一條條說清楚。您看這補償標準,按房屋面積算得明明白白;搬遷安置有兩個方案,咱都能挑?!?/p>
批注透著實在,誠意焐熱了人心。第二天一早,裘大哥的妻子就趕回村里。“小陳組長跑這么遠來講清政策,咱不能拖后腿?!?/p>
征遷戶里還有位裘大爺,要去住院治病,可家里五只鵝沒人管,急得直轉圈。陳楊燁一擺手:“大爺您放心去,鵝我來負責?!?/p>
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在陳楊燁眼里都是“配鑰匙”的關鍵。他帶著團隊串起“鑰匙串”,讓每個組員都練出“開鎖”本事;拉上村兩委、老黨員當“搭子”,連村口小賣部的大嬸都能幫著解釋政策。如今,他還在逐戶破解“糾紛鎖”,用一把把“民心鑰匙”,為蒼山產業(yè)集聚區(qū)挪出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