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鎮(zhèn)江

首頁>地方頻道>鎮(zhèn)江>要聞

他的人生征途上,有座橋叫“奮斗”——茅以升紀念館新館探營

5月24日,位于丹徒區(qū)世業(yè)鎮(zhèn)的茅以升紀念館新館正式開館。記者走進這座嶄新又厚重的紀念館,探訪茅以升先生為國家、為橋梁事業(yè)奮斗的人生。

進入紀念館大廳,一組長江江蘇段標志性橋梁立體雕塑驚艷了整面墻壁。橋梁屬性的氛圍感,在入館之初就已拉滿。

“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边@段紀念館的前言,也是從“橋”引入的。

向內邁步,一座茅以升坐式銅像映入眼簾。這座坐式銅像和背后墻上的“人生征途 橋梁以渡”八個大字交相輝映。一組由數(shù)字構成的墻壁,記載了他一生的串串榮光——12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受周恩來總理委托和指定擔任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人民大會堂結構設計方案審查組組長和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任中外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3次接受毛主席和周總理親筆簽名的任命書,獲得過3項國際學術榮譽獎項;共出席6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全國人大會議;擔任過5所知名學府的教授、院長、校長……一個個數(shù)字看似普通,背后的分量重得驚人。

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新館的故事“錦盒”層層開啟。2006年,潤揚大橋展覽館暨茅以升紀念館落成。場館累計接待各類參觀者40萬人次,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為了進一步加強茅以升文物的征集、保管、陳列、宣傳和茅以升相關歷史藏品的研究工作,2023年,在市政協(xié)的推動下,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和潤揚大橋公司共同推進茅以升紀念館的改造升級工作,發(fā)起成立茅以升紀念館理事會。此次改造升級后的展館設置了“求學追夢”“科技報國”“教育科普”“情系祖國”四個篇章,收藏茅老的遺物達4大類、2000余件。

第一章“求學追夢”區(qū)域細致展示了茅以升童年時的教育啟蒙和少年時接受的新式教育對其人生的影響——7歲入學南京思益學堂(被譽為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學習,因南京秦淮河上文德橋斷裂傷人的不幸事件,從此萌發(fā)建一座好橋、大橋的愿望。自此,茅以升和橋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果說第一篇章是“追夢”,那第二篇章就是“圓夢”。在“科技報國”區(qū)域,展示了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的不解之緣——他受命建橋、忍痛炸橋、立志復橋的故事令人動容。從建橋到開拓土力學,再到受命引領鐵道科學研究院,茅以升矢志報國的火熱初心和果敢擔當是這一篇章的亮點。

他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在展館的第三篇章,數(shù)十張聘書記錄著從1920年起,茅以升培育科技人才的腳步。在最顯眼的位置是一套茅以升使用過的家具,一張書桌、一張?zhí)僖?、一組柜子、一部輪椅。家具樣式樸素,但有了使用者的備注,讓觀者心中不由升起敬仰之情。

“我在90歲工作了65年。我當發(fā)揮最大的能力,為黨服務、為國服務、為人民服務。具體地說,為‘四個現(xiàn)代化’貢獻力量,為大陸和臺灣實現(xiàn)統(tǒng)一貢獻力量,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貢獻力量?!闭桂^最后的“情系祖國”篇章,開篇就是茅以升在90歲高齡說的這樣一段話。這位90歲的老人,為祖國奮斗一生,他的初心,依舊如少年時那般清澈執(zhí)著。

1987年10月12日,92歲高齡的茅以升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了畢生夙愿。茅以升去世后,鎮(zhèn)江市多次舉行各種紀念活動,表達緬懷之情,更將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鎮(zhèn)江人民的心中。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過多少橋,在橋上跨過多少山與水,欣賞過多少橋的山光水色,領略過多少橋的畫意詩情……”少年立志為人民修橋,一生為祖國的橋梁事業(yè)嘔心瀝血,茅以升的人生領略過千般橋梁風景,更在共和國的科技史上留下諸多燦爛筆觸。相信,走出紀念館的人們,也定能在心中架起一座屬于自己的橋。

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館還設置了橋隧文化專區(qū),其中不但有中國橋隧發(fā)展歷程介紹,還展示江蘇橋隧科技自立自強歷程。在顯眼位置,更展示著中國世界級橋隧集群,上面記錄著:世界跨徑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中國有8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橋,中國有9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盾構隧道,中國有9條;世界排名前10位的鋼拱橋,中國有7座……眾多“中國橋”,正是成千上萬中國橋隧工程師繼承茅老技術先驅理想與中國橋隧意志的最好體現(xiàn)。這里還有多個三維展示區(qū)域,參觀者不但能了解從橋隧聯(lián)通江河湖海的作用、看到三維模擬的橋梁建設過程,還能完整了解橋梁結構體系和盾構隧道技術,從圖片到實物,科普屬性“滿滿”,值得“打卡”。(記者 周迎)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13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