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臺、仙居與金華的磐安縣三個縣交界處的天臺寺家坑村,因交通不便,數(shù)字電視、網絡寬帶都沒能接入村里,到鎮(zhèn)上需繞道130公里,村里有些人至今未去過鎮(zhèn)里。近日,一條通往街頭鎮(zhèn)的道路開工——
如果沒有數(shù)字電視,沒有寬帶,這樣的地方你能生活幾天?對于習慣了高速信息時代的我們,或許根本無法習慣這樣的生活。
隸屬于天臺街頭鎮(zhèn),位于天臺、仙居與金華的磐安縣三個縣交界處的寺家坑村,至今還這樣“與世隔絕”。最主要的,山村因為交通不便,給村民的生活和孩子教育帶來嚴重影響。
11月9日,在市、縣兩級政府關懷下,村民期盼已久,一條通往街頭鎮(zhèn)的道路開工了,這個臺州最偏遠的山村終于走出大山了。
村干部到鎮(zhèn)里開會得花3個小時
日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記者認識了寺家坑村民王子照,他是村委會原主任。聽他簡單講述后,出于職業(yè)的敏感,記者帶著諸多的好奇,決定到這一 “世外桃源”探個究竟。
按照王子照的提醒,要開車前往天臺縣的寺家坑村,必須要先到仙居的廣度鄉(xiāng)。
當天上午,記者從椒江出發(fā),途經臨海、仙居,到達廣度鄉(xiāng)已經是11點多。因為擔心記者不認識路,王子照早就等候在廣度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在他的引導下,我們又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寺家坑村。
廣度鄉(xiāng)到寺家坑村的道路雖然已經硬化,但是寬度只有3米多,如果對面駛來一輛三輪車,記者的車輛也只有倒車到能夠交會車的路段才能通過。
王子照告訴我們,雖然寺家坑村隸屬于天臺街頭鎮(zhèn),到鎮(zhèn)上的直線距離也就30多公里,但是因為地處深山,村里到鎮(zhèn)里并沒有直達的道路,必須先到廣度鄉(xiāng),然后再回到街頭鎮(zhèn),村干部每次去鎮(zhèn)里開會都要花上近3個小時,需要繞道130公里,有些六七十歲的村民至今沒有去過鎮(zhèn)里。
對普通村民來說,因為嫌路太遠,一般都不去鎮(zhèn)上,村里竹筍之類的山貨特產,也因為大貨車無法進來,只能荒棄爛在山上,或者只能曬成筍干,偶爾會有人騎著摩托車前來收購,但價格遠低于市場價。
另外,由于地理位置過于偏僻,數(shù)字電視、網絡寬帶都沒能接入村里,連手機信號也只有中國移動的能接收,而且經常信號不穩(wěn)。
交通不便,孩子只能到隔壁縣借讀
王子照介紹,其他的生活困難都可以克服,但是孩子們的讀書問題卻切切實實讓村民撓頭不已。
因為到鎮(zhèn)小學實在太遠,村民都選擇將孩子放在仙居的小學就讀。以前交一筆借讀費就可以在仙居讀書了,現(xiàn)在按照學區(qū)來劃分之后,必須要回到學區(qū)所在學校也就是街頭鎮(zhèn)中心小學就讀,但是孩子們不愿意,村民也不放心。
“沒辦法呀,路太遠。”
“如果道路修好了,誰愿意交借讀費呢?”
“我們也許能習慣交通不便,但不能耽擱下一代。”
走訪中,村民紛紛表達了早日打通通往鎮(zhèn)上道路的意愿。
王子照表示,要想解決村民的教育問題、村集體的發(fā)展問題,所有的癥結就是一條通往縣城的大路問題。在就任村委會主任4年期間,每年他都反映要求修路,但是村里的路遲遲沒有動工。
投資900萬元的“出山”公路開工了
寺家坑村的交通落后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諸多影響,引起了臺州市和天臺縣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一直在規(guī)劃和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尤其是臺州市咨詢委多次予以熱情關注。
今年4月,天臺縣主要領導來到寺家坑村調研,最終敲定了寺家坑村的造路計劃,也讓王子照等人多年的“造路夢”得以實現(xiàn)。
11月9日,寺家坑村終于傳來好消息,村民盼望6年之久,一條通往街頭鎮(zhèn)的最關鍵的一段道路正式開工了。
據(jù)介紹,這條僅3公里多的“出山”道路,是寺家坑村連接另一個名叫小溪坑村的道路,這條“卡脖子”道路打通后,寺家坑村通往鎮(zhèn)上的路就方便了。
當天上午10點,隨著寺家坑村通往街頭鎮(zhèn)道路正式開工,現(xiàn)場響起陣陣的鞭炮聲和鑼鼓聲,兩輛挖掘機開啟馬達,開始作業(yè)。
75歲的村民葉新桂非常激動,在施工現(xiàn)場蹦蹦跳跳,像孩子似的,他對記者說:“我們寺家坑在天臺是最偏僻、最落后的地方,但我相信,我們這條山路一定會造起來,村民們也一定會富裕起來。”
據(jù)了解,當?shù)卮迕竦浇诸^鎮(zhèn)上辦事由于路途遙遠,山路狹窄,一些年長的村民甚至一輩子都沒去過鎮(zhèn)里,更談不上到縣城。村民要辦身份證大多是讓辦證人員上門前來辦理。
開始建設的這條小溪坑村連接路,總長3.57公里,總投資約900萬元。據(jù)施工方介紹,工期大約6個月,預計到明年4月底完工。
同時,據(jù)了解,天臺當?shù)卣矊⒅鸩浇鉀Q寺家坑村村民自來水、廣播電視、電話等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