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仙居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了“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活動,構建起以村為最小單位的“集體行孝”模式,解開了現(xiàn)代社會慈孝文化發(fā)展中的種種糾結——

12月19日,慈孝志愿者郭春花(左一)和俞金花在幫助92歲的陳日雅和88歲的金汝鳳老夫妻做家務,一起聊天。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12月19日,萬竹口村村干部余八妹(右)陪著75歲的金小冬花和78歲的陳榮龍夫妻聊天,老夫妻身體都不好,平時都是由結對的余八妹照顧他們。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12月19日,天氣晴朗。
仙居縣皤灘鄉(xiāng)萬竹口村村干部余八妹,再次來到75歲的金小冬花和78歲的陳榮龍夫妻的家,陪他們聊天。
除了村干部這個角色,此時的余八妹擁有另一個角色——“慈孝志愿者”,志愿結對照料本村的,但沒有直接贍養(yǎng)義務的兩位老人。
從今年開始,仙居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了“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活動,構建起以村為最小單位的“集體行孝”模式,解開了現(xiàn)代社會慈孝文化發(fā)展中的種種糾結——
因何而起?
孔子曾經(jīng)提出“父母在,不遠游”,要求子女應該待在父母的身邊,并照顧其日常的飲食起居。
而在今天,隨著流動范圍的擴大,人們或出外打工,或搬到城鎮(zhèn)。據(jù)統(tǒng)計,僅仙居縣,每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近1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青壯年,留下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為了生計和個人發(fā)展,子女無法再遵循“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個人行孝的觀念與客觀條件都發(fā)生了變化,如何照顧空巢老人成了仙居縣面臨的一大課題。
面對這一課題,仙居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出臺了《關于開展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決意在全縣開展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工作,大力弘揚慈孝精神,全面建設以“尊老、愛幼、孝親”為核心的仙鄉(xiāng)文明。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實現(xiàn)老年人這一群體的安居樂業(yè)與家庭和諧,我們必須要在傳統(tǒng)慈孝文化的基礎上,構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行孝模式。‘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活動的開展,對當前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深遠。”仙居縣委書記單堅說。
錢從哪來?
全縣各地整合各種有效資源,募集各種慈孝基金,這是仙居集體行孝模式得以建立的前提。
到目前,全縣40多個村建立了慈孝基金,金額達到了1200多萬元,而這些錢的主要來源是村民的自愿捐助。
皤灘萬竹口村,在仙居首個設立孝愛基金,不出兩個小時就募捐19萬余元;在步路鄉(xiāng)白巖村,一個上午就捐了10多萬元;在福應街道月塘村,慈孝愛心基金規(guī)模高達168萬元。
“捐的錢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或給本村老人用,村民捐錢比任何時候都慷慨。”萬竹口村慈孝基金秘書長陳光輝說。
據(jù)介紹,各村募集的慈孝基金主要用于表彰孝老愛親先進典型,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幫助有困難的老人、小孩。如今,仙居各村用這筆資金修建起了門球場等文化設施,修繕了老年公寓,定期給孤寡老人發(fā)放生活補貼和生活用品,組織各項敬老愛老活動。
誰來孝老?
在“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過程中,仙居縣組織黨員干部、團員青年、熱心村民等,在各村組建了各種慈孝志愿者服務隊,以就近結對的方式義務幫助村里的孤寡、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兒童。目前,該縣100多個行政村建立了慈孝志愿者服務隊。
“農(nóng)村人最純樸,參加服務老人和孩子的志愿隊伍積極性很高。在我村,最大的志愿者是81歲,最小的只有十五六歲。”萬竹口村村委會主任陳建飛說。
“這些志愿者來自本村,服務與被服務的雙方都非常熟悉,人們更樂意接受這種行孝方式。”仙居縣文明辦主任潘鋒說,最主要的是解決了誰來行孝的問題。
“通過志愿者隊伍,構建起了以村為最小單位的集體行孝行為,從外界上助推了個人的行孝行為,形成了一種有效的互動。”仙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紅雷說。
記者旁白:本村志愿者集體行孝,不同于政府集體包養(yǎng),它沒有割斷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地域和情感聯(lián)系,符合中國農(nóng)村傳統(tǒng)文化習慣。
誰來約束?
在以前,評判一個人是否孝順往往是公眾化、開放性的,村民們的日常談話就是村里的輿論壓力。
近年來,不可否認,隨著個人家庭自我隱私保護意識的加重,加上青壯年的外流,公眾對于此類“家事”的干預越來越少。缺乏公眾監(jiān)督的“孝”之行為會有很多瑕疵,少了監(jiān)督譴責的目光,不孝順的風氣自然滋長。
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縣里的支持下,仙居不少村莊將慈孝文化寫入村規(guī)民約;將慈孝與安排宅基地、享受村級福利、參選或任命干部、信用社貸款等事項掛鉤;各村設立“光榮榜”對每村評選出來的“慈孝家庭”進行表揚宣傳,并統(tǒng)一掛牌;同時,在“曝光臺”上公開曝光不講慈孝道德的人和事。
今年的重陽節(jié),萬竹口村組織了30戶家庭的媳婦,舉行給老人曬被子活動,看看誰家老人的被子干凈、暖和。“通過當?shù)孛耖g力量,對孝德進行年度評比與表彰,將孝與不孝重新放到公眾的層面,一個人不孝順,可能不怕父母責罵,但不得不懼街坊的側目。”仙居縣文明辦主任潘鋒說。
記者旁白:評比表彰的過程,就是對本村道德情況的一個自我審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自我監(jiān)督與考評的社會道德力量。
還做了啥?
無論是成立慈孝基金,還是建立志愿者隊伍,或用村規(guī)民約約束孝行,“慈孝仙居”的創(chuàng)建都可以看作是踐行孝道的一種新方式,不過盡孝的主體不僅僅是子女,而是整個集體。
其實,從更多的角度來看,“慈孝仙居”創(chuàng)建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推動個人行孝向集體行孝轉(zhuǎn)變——
政府出面建立孝老愛親設施。時下,仙居各地更重視老年活動中心、健身場館以及步行道建設,積極籌建樂老院、春泥樂園。在步路鄉(xiāng)白巖村,該村投資3萬元創(chuàng)建了無障礙通道,給腿腳不便的老人配備輪椅,讓他們能正常參加老年活動中心的活動。還創(chuàng)建了急呼系統(tǒng),老人突然有救急的,可以按下呼叫按鈕。
全縣各部門聯(lián)動,提升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仙居,各地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排舞隊、合唱隊,以及太極舞劍等文娛活動,請越劇戲班為老人唱大戲,自辦文藝晚會,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在萬竹口村,村里有排舞、氣排球、乒乓球、地擲球、門球等種類,每月都有由村里組織的老年人文體活動。
【仙居縣皤灘鄉(xiāng)萬竹口村善愛基金會運行方案】
一、設立捐贈日
將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定為“萬竹口村善愛日”。主要活動有:現(xiàn)場捐款,表彰先進,發(fā)放困難補助金。
二、祝壽活動
每年老人節(jié)為全村老人舉行祝壽活動,發(fā)送慰問金,并邀請醫(yī)務人員為老人健康檢查。
三、獻“孝心”旅游活動
每年組織下輩人出錢為父母外出快樂游一次。
四、弱勢群體困難補助
執(zhí)行委員會經(jīng)常性開展困難補助、生活幫助、病危救助等,處處體現(xiàn)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精神。
五、編印“善愛”活動大事記手冊。
六、善愛基金實行保本取其增值所得使用的機制,每五年結算一次。捐贈者必須是自愿樂助行為。捐款方式為三大類:
冠名贊助捐款額為本金。第一年交本金的20%后續(xù)交利息每年1200元。第五年結算時沒有返還值。
現(xiàn)金捐款者一次性捐款5000元(含)以上者滿五年后本人要求返還本金的可返還80%本金。
小額捐款者:累計達到5000元時,從該年度開始滿五年后本人要求返還本金的可返還80%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