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正宴近照。
人物名片:汪正宴,男,浙江淳安縣汾口鎮(zhèn)人,中共黨員,1987年11月出生,2006年12月應征入伍,服役于武警浙江邊防總隊臺州邊防支隊,現(xiàn)為椒江公安分局前所派出所民警。2015年3月,他赴利比里亞參與維和任務,出色完成供水、供電、車輛駕駛及維修等多項任務,被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授予一等功榮譽。
臺傳媒記者張 怡文/攝
在汪正宴家里,各種榮譽證書、軍功章,堆疊起來有近一米高。這是他12年軍旅生涯的有力見證,鐫刻著青春的足跡,承載著夢想的重量。
一朝從戎,一生光榮。“很苦,但也很快樂,我從不后悔入伍?!?月7日,回想起在部隊時的崢嶸歲月,汪正宴感慨萬分。
褪下軍裝,穿上警服,汪正宴的胸膛仍翻滾著滿腔熱血。他說,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責任。
初入軍營遇挑戰(zhàn)
2006年12月1日,汪正宴應征入伍。告別無拘無束的生活,踏入紀律嚴明的軍營,他有些不適應。另外,體能也是一大考驗。
“睜眼就是訓練。每天凌晨5∶40起床,先跑3公里,然后整理內務,進行班隊列訓練。”汪正宴說,部隊是一個集體,有苦大家一起吃、一起扛,漸漸地就不覺得苦了。
新兵連訓練結束后,汪正宴被分配至武警浙江邊防總隊臺州邊防支隊勤務中隊,負責車輛管理及維修。雖曾在杭州學過兩年汽修,但他也只是個“半吊子”,遇到難題時,便向汽車修理廠請教。
2010年,汪正宴報名參加武警浙江邊防總隊車輛技能比武。此時的他已經是個“老師傅”,但因身體瘦弱、矮小,不被人看好。
“當時沒日沒夜地練習,不為別的,就為爭口氣?!弊罱K,汪正宴取得輪胎更換第一、駕駛技術第三、總成績第三的好成績,被授予三等功榮譽。
2014年,汪正宴參加全省維和競選,因身高不足1.7米這個“硬傷”,第一輪便被淘汰。后來,由于中國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需補充技術人員,汪正宴被特招入隊。
“能夠代表國家出國參與維和任務,那是無比自豪的。”入選是榮譽,更是責任。一周內,汪正宴輾轉河南、江蘇,學習發(fā)電機、凈水器、冷藏車等設備的維修技術。隨后,汪正宴又來到河北廊坊警察學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集訓。
“冬天零下的天氣,負重40斤五公里跑,比新兵連時期還要苦。除個人作戰(zhàn)能力訓練外,我還要協(xié)助汽修組維修汽車,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蓖粽缯f。
維和鍛就“全能宴”
2015年3月15日,汪正宴作為中國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的先遣部隊,正式赴利比里亞執(zhí)行維和任務。雖早已做好困難準備,但飛機落地的那一刻,他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沒有專門的飛機跑道,飛機在路上滑行,一直‘噔噔噔’,非常顛簸。機場也很簡陋,像是用鐵皮和集裝箱拼接起來一樣?!蓖粽缯f。
在一次運輸物資的過程中,車輛傳動軸因路途顛簸而斷裂。深山雨林中,存在高溫酷暑、猛獸蛇蟲以及不明武裝分子襲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停留時間越長越危險。由于沒有新的零配件可以換,汪正宴當機立斷,決定利用現(xiàn)有工具進行焊接。
“三人維修,五人持槍保衛(wèi),修了一個多小時。”汪正宴回憶,修理后的傳動軸仍然很“脆弱”,只能緩慢前行,200公里的路程,開了整整12個小時。
發(fā)電機切換、維修,是汪正宴在維和期間負責的另一重要任務。利比里亞夏季室外溫度高達40℃,發(fā)電機房溫度更是直逼50℃。營區(qū)共有3臺“老邁”的發(fā)電機,只能輪流工作,以降低故障發(fā)生率。汪正宴需要早上6點起床,每隔6小時切換一臺發(fā)電機。
“主要負責供水、供電,掌握著營區(qū)運轉的命脈,馬虎不得。”汪正宴說。
維和期間,汪正宴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熟練掌握了安防監(jiān)控安裝及維護、無人機操作、單兵圖傳系統(tǒng)操作等技術,被戰(zhàn)友親切地稱為“全能宴”。因表現(xiàn)出色,他被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授予一等功榮譽。
2018年,部隊改制,汪正宴成為椒江公安分局前所派出所一名社區(qū)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