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2月23日訊 中國哲學史上有個著名的“天泉證道”。這個“天泉證道”的地方就在今天的紹興古城區(qū)西小河旁王衙弄前的碧霞池上。
據(jù)《傳習錄》《陽明年譜》等文獻記載,公元1527年9月,王陽明重新被朝廷起用。王陽明由紹興赴廣西前夕,王陽明的兩弟子錢德洪、王畿二人對王陽明四句教的理解產生分歧,當夜“侍坐天泉橋”,王陽明為之解難,史稱“天泉證道”。
碧霞池即王衙池,這是王陽明故居的原物。碧霞池池水現(xiàn)已是一潭死水,水質發(fā)紅。當年這里可是一池碧水,花團錦簇,天碧橋在其上,碧霞寓意為晚霞之后的光明月之意。“這是王陽明學說的圓融之處。實際上王陽明的伯府第當以碧霞池為中軸線,而現(xiàn)有的假山弄、王衙弄、船舫弄等都與王陽明相關??梢哉f,這里是王陽明遺存最重要的地方。”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紹興王陽明研究會(籌)秘書長張炎興說。
王陽明故居遺址現(xiàn)存一間半
王陽明的故居就是以碧霞池為中軸線。前面是其父王華的狀元府,后面是伯府第?,F(xiàn)在古城區(qū)西小河邊王衙弄19號,有一間半不起眼的古色古香的民居,坐落在王衙池邊,它就是王陽明伯府第遺存。老房子的小門上有一塊木板,上面寫著“王陽明故居遺址”,這是1999年市文物局將其作為市文物保護點時立的牌子?,F(xiàn)在門前又立了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石碑是去年立的。
王陽明家一直是紹興的望族,其祖上在紹興住了1000多年。王陽明雖出生在余姚,但王陽明10歲時,其父王華“常思山陰山水佳麗,又為先世故居,復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在紹興光相坊買了房子,遷回到紹興。當年,其父成為狀元。王華后來在王衙弄呂府邊建起了狀元府。伯府第是王陽明在狀元府宅地上擴建而成,此后,還興建了王氏宗祠。伯府第與王氏宗祠都面對呂府十三廳中大呂府十個廳正后方,“呂府無后門,伯府無前門”就是說此。但坊間傳說,“呂府十三廳,不及伯府一個廳”,因為伯府大廳是用楠木做的。
王陽明家遷到紹興后有宅第建筑三處六所,即下大路、西光相橋和王衙弄?,F(xiàn)在剩下的只有王衙弄遺址。伯府第曾幾經(jīng)災禍。其中,1927年伯府大廳失火,1949年伯府第又失火,整個大廳及東首兩幢房屋失火,楠木結構的伯府大廳全毀?,F(xiàn)僅存的一間半王陽明故居遺址顯得十分珍貴。
王陽明故居曾經(jīng)有多大?
王陽明的故居究竟有多大?明代的黃佐在他的《庸言》一書中說,“癸未冬”,“予即往見之,公方宅憂,拓舊倉地,筑樓房五十間,而居其中,留予七日,食息與俱。”可見當時伯府房子很多,有50間。王陽明第十六世孫王詩棠也說,呂府十三廳占地48畝,伯府僅占地16畝。伯府的建筑面積只呂府的一半。
“王陽明的房子不是像呂府那么大,而是有許多小房子,為什么?因為王陽明的學生多,門人多,他是在狀元府后擴建的。”張炎興說。
王陽明故居遺址旁還有一個三柱石砌門檻,這是伯府第的原物。石門檻石質青青,古樸如玉,至今保存完好。
王陽明當年的觀象臺尚存,這是王陽明生前在紹興所筑用來占卜星象、認證天體的長方形高臺。高臺南北寬十余米,東西長二十米,形同假山,人稱“王假山”,是以碧霞池之土壘起的,目前,叫月明園,上面有竹樹等,一片狼藉。而西小河靠近伯府之地,河道最寬是伯府船只停靠之地,故稱“伯府大埠頭”,如今,清水無語自起波。
伯府第、碧霞池、觀星臺、大埠頭和船舫弄、假山弄、王衙弄及飲酒亭等,構成了王陽明故居的真跡,是王陽明最為珍遺、最為重要的歷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