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5日訊 從9月15日開始,新昌縣巧英鄉(xiāng)莒根村對農(nóng)村垃圾進(jìn)行分類處理。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莒根村能否克服“源頭難分類”的困境,真正做到垃圾分類處理?昨天記者再次來到這個小山村一探究竟。
記顏色分清怎么倒垃圾
不管是城市垃圾分類處理還是農(nóng)村垃圾分類,首先要面對的是“源頭分類”,這也是其中最難的一部分。莒根村能否破解?
昨天,莒根村村民劉杏金帶著3歲的孫子到分類垃圾房倒垃圾。一老一小,老的提著裝有地面垃圾的畚斗,小的提著裝有廚房垃圾的小垃圾桶,分別倒進(jìn)了不同的垃圾桶。“小孩子學(xué)得很快,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把垃圾分開放了。”劉阿姨告訴記者。
村民梁美春將兩只小垃圾桶放在房子門口,兩只小桶里分別裝了不同的垃圾。
“絲瓜皮、土豆皮、嫩花生殼這些是廚房垃圾,要倒在綠色的垃圾桶里。”村民董水娟說,自己識字不多,但是靠記垃圾桶的顏色記住了怎么倒垃圾。
“以前總是用塑料袋裝著去扔垃圾,現(xiàn)在連塑料袋也不裝了。”村民呂碧霞曾在寧波干過幾年保姆,對垃圾分類并不陌生,她知道塑料袋本身也會污染環(huán)境,所以覺得用桶分類的方法挺好。
“垃圾分類處理一個多月時間,大多數(shù)村民在家里清理垃圾時就先分類了。”村支書金忠秀表示。
依然有倒錯垃圾的情況
垃圾分類處理一個多月時間,雖然村民們都覺得這樣做挺不錯,但在分類上依然存在不足之處。
昨天,記者走近一個垃圾分類房,隨手打開寫有“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發(fā)現(xiàn)上面混合著一些廚房垃圾。
“有時候晚上去倒垃圾,看不清桶里倒的是什么,倒錯的時候也有。”董阿姨說,一些不識字的村民是靠著看垃圾桶原先的垃圾種類倒垃圾的,一到晚上就容易弄錯。
“倒廚房垃圾時,有人喜歡在外面裝個塑料袋。”村民金杏濤是莒根村的一名專職保潔員。垃圾分類后,村里公開招聘了兩名專職保潔員。老金告訴記者,太陽能垃圾房無法處理塑料袋,所以在裝運垃圾時少不得挑出其中的垃圾袋。
專職保潔員老金和老俞每天早上打掃村莊,清運一次垃圾,將不可回收垃圾運到垃圾池。他們發(fā)現(xiàn),村民們倒錯垃圾的情況依然存在。“碰到了就跟他們說一說要怎么分。”老金表示。
對于這個問題,莒根村村干部們表示,以后他們將加強宣傳,保證村民們分類正確。
村民們希望能堅持下去
“垃圾分開倒會不會太麻煩?”在采訪中,記者始終好奇村民們?nèi)绾慰朔L久以來養(yǎng)成的隨意倒垃圾的習(xí)慣。
“不麻煩,不麻煩。”聚在一起聊天的幾位阿姨說。
“村民們的衛(wèi)生習(xí)慣本來也不錯。”村委主任徐孝江顯然覺得衛(wèi)生習(xí)慣不會成為阻力,相反會成為一種動力。
徐孝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2011年,為了門前屋后的整潔,村里買了一批垃圾桶,每排房子前面放兩只,要求村民要將家里的垃圾倒進(jìn)垃圾桶。結(jié)果,村民們做得特別好,有時候即使是一點泥土灰,村民們也會掃起來,倒進(jìn)垃圾桶。
垃圾分類處理也讓村民們得到了更好的環(huán)境。“分類后蒼蠅蚊子少了。”村民劉阿姨家離原來的垃圾池不過四五十米遠(yuǎn),一到夏天,家里蒼蠅蚊子特別多。垃圾分類處理后,容易滋生蒼蠅蚊子的廚房垃圾每天都能及時處理,蒼蠅蚊子自然少了。
“以前經(jīng)過垃圾池都需要捏著鼻子才能過,現(xiàn)在好多了。”董阿姨接口道。
“就算麻煩,但為了村里清爽一點,也是值得的。”村民金仕苗說,垃圾分類處理的做法很好,他唯一擔(dān)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分正確。
“分類后,村里清爽多了,希望垃圾分類能一直堅持下去。”村民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