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4日訊 “我們家的女兒今年7歲,都上大班了,可是似乎對幼兒園里的激勵機制一點都不感興趣。”昨天,同住在一個小區(qū)的高小姐和記者聊起家里的寶貝,那是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了。高小姐說,女兒其他方面都不錯,就是在幼兒園對得不得五角星無所謂,這一點令她有點擔心。
“以前總說孩子小,對這些無所謂,想想可能是孩子不懂,也沒有刻意去要求,可明年都要上小學了,孩子的表現(xiàn)似乎有點太無所謂了。就說前幾天吧,幼兒園里老師獎勵吃飯吃得快的孩子每人一個五角星,女兒沒有拿到。放學回家,女兒說,‘不就是一個五角星么,我吃也吃完了,為什么不給我?不給就算了,我吃飯就這么慢的。’更令她哭笑不得的是,第二天,女兒居然自己花錢從小店里買了一張五角星的貼紙,發(fā)給班里其他那些沒有得到五角星的孩子。平時自己要是告訴女兒哪個姐姐畫畫好,哪個哥哥鋼琴彈得棒,女兒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說他們沒什么大不了。”高小姐說,孩子這么小,就對學習沒有積極性、缺少競爭意識,就怕今后上學、工作都不求上進。
“我都不知道是自己的心太急了,還是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小時候,對于老師一朵鼓勵的小紅花、一個認可的微笑那可都是很在乎的。”高小姐說,自己從農(nóng)村出來,在紹興打拼了10年,現(xiàn)在成了一家外貿(mào)企業(yè)的部門主管,每月面對的都是客戶、訂單、業(yè)績,自己很好強,可女兒怎么不像自己呢。
于是,記者向心理咨詢師錢國正老師咨詢。錢老師分析,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競爭意識,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都是獨苗,家里根本沒有競爭,也不需要競爭。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六七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孩子得到的必然是過度的關注,同時物質(zhì)上的過度滿足,也使孩子對精神獎勵不屑一顧。有的幼兒園里,才上中班的孩子,幾乎人手有一個iPad或者智能手機,吃穿不愁的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吃苦或者需要付出勞動的機會,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孩子自然對于幼兒園的五角星等小獎勵沒有興趣了。
不過錢老師建議,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在滿足孩子物質(zhì)需求時還是要區(qū)分三種方式:及時滿足、延時滿足、拒絕滿足。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建立親密關系;延時滿足可以培養(yǎng)孩子處理焦慮情緒的能力,給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需求的機會;而拒絕滿足則是給孩子建立規(guī)則,對于一些過分的要求,家長必須斷然拒絕,并告訴孩子有些事可以做,有些絕對不行,這就是規(guī)則。家長只有幫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告訴他需要適應的規(guī)則、承擔的義務,孩子才會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