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青年演員在排練現(xiàn)場。(記者 周建平 攝)
中國寧波網(wǎng)訊 張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緣》多次被搬上影視屏幕,也是戲曲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經(jīng)典劇目。12月10日,寧波市甬劇團新排的《啼笑因緣》將在逸夫劇院上演。近日,青年演員賀磊、張欣溢、柯珂、蘇醒等正在緊張排練之中。
“從來沒有演過內(nèi)心情感這么飽滿的戲,所以私底下做了很多功課。”賀磊在劇中飾演樊家樹,“他是個有錢人家的大少爺,上流社會的公子哥,心地善良,愿意幫助窮人。他對沈鳳喜一見鐘情,為了她可以赴湯蹈火,軍閥要槍斃他也不懼,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沈鳳喜離開。樊家樹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角色。”賀磊為此下了很多功夫,“導演跟我講,演好這部戲?qū)σ院笏茉旄鞣N角色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從排練到演出一個月的時間,我一直反復揣摩角色。”他建議觀眾一定要特別關(guān)注第三場《鐘情》和第十場《裂卷》,“這是最精彩的。”
劇中的女一號沈鳳喜是一個在天橋唱京韻大鼓的姑娘,飾演沈鳳喜的青年演員張欣溢這樣理解這個角色:生活在底層,為人清高,向往學校的生活,迫于生活賣唱為生,為愛奉獻了自己。“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從藝不滿10年的張欣溢說自己演起來壓力很大,“去年在甬劇月上演出的《珍珠塔》是古裝戲,可以用各種形體動作來表演。這次的《啼笑因緣》是民國戲,完全靠內(nèi)心戲和唱腔表達情感。上世紀80年代初,石松雪老師和楊柳汀老師在上海演出甬劇《啼笑因緣》,觀眾拿著小板凳、裹著棉襖連夜排隊買票,場場爆滿。他們的經(jīng)典橋段,比如《裂卷》,看過的每個人都記在心里,現(xiàn)在我演,壓力真的很大。”
“關(guān)秀姑和她的父親一樣重情重義、非常豪氣。”柯珂在劇中演關(guān)秀姑,“和我以前在折子戲《牡丹對課》《秋香送茶》中飾演聰明伶俐的小姑娘等形象不一樣,關(guān)秀姑跟著父親在大街上賣藝,她第一眼看到樊家樹就非常敬佩他。其實原著里她是很喜歡樊家樹的,這個玉樹臨風、瀟灑、有書卷氣的形象和其他的看客不一樣。但是導演沒有要求我喜歡他,只是敬佩,其實我覺得帶點愛慕會演得更出彩。”
在《啼笑因緣》飾演副官黃鶴聲的蘇醒,曾在去年甬劇月上領(lǐng)銜主演《珍珠塔》,他的《跌雪》一折廣受好評,目前已經(jīng)演出30場。“黃鶴聲是個反面角色,我在《半把剪刀》里也演過反面角色。”喜歡飾演有個性角色的蘇醒認為,“這樣演起來更富有挑戰(zhàn)性。”
著名甬劇演員虞杰擔任《啼笑因緣》的導演,他表示,除了起用青年演員外,“保留經(jīng)典、舞美提升”是該劇最大特色,演出從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減到兩個半小時左右,舞美加入很多現(xiàn)代化元素,制作很大氣,希望借此打造成又一臺精品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