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余姚文化品牌“周末戲院”的“2.0升級版”,“周末戲相逢”讓余姚戲曲市場風(fēng)生水起,也讓姚劇這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的傳承獲得了生機和活力。
寧波日報記者 湯丹文
8月23日晚上,盡管是個臺風(fēng)天,但余姚龍山劇院的“姚劇第7代青年演員折子戲?qū)?rdquo;的上座率仍有9成之多。這是“龍山之約·周末戲相逢”8月推出夏日戲曲大餐的第3場。作為余姚文化品牌“周末戲院”的“2.0升級版”,“周末戲相逢”讓余姚戲曲市場風(fēng)生水起,也讓姚劇這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的傳承獲得了生機和活力。
2010年起,余姚全力打造“周末文化”品牌,“周末戲院”是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幾年來,“周末戲院”雖然在文化惠民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久而久之,也出現(xiàn)了演出劇目重復(fù)、觀眾審美疲勞、亮點不多的狀況。
今年4月起,作為承辦者,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原市藝術(shù)劇院)對“周末戲院”進行了重新打造提升,并推出8月“周末戲相逢”演出季。
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主任倪樂輝告訴記者,中心現(xiàn)有姚劇團、越劇團和龍山劇院等3個單位。在策劃“周末戲相逢”的過程中,他們深刻感覺到,戲曲要振興,離不開劇目的常演常新,離不開戲曲傳承者的用心,更離不開市場的創(chuàng)新培育。
今年8月起,“周末戲相逢”推出了第七、第八代姚劇青年演員和越劇青年演員的折子戲?qū)觥?月29日,青年演奏員的民樂專場也將舉行。“每年,我們都會組織演職人員進行專業(yè)技術(shù)考試,包括表演、基本功、指定唱腔(指定曲目)三個考試項目,今年,我們通過青年演員的折子戲?qū)?,等于把考核搬到了真實舞臺上。不但讓專家來當(dāng)評委,更多的是讓戲迷來為青年演員鼓勁、打分。”
記者從節(jié)目單上發(fā)現(xiàn),這些折子戲都是戲迷喜歡的姚劇、越劇經(jīng)典劇目或根據(jù)其它劇種改編的名段,如《珍珠塔·跌雪》《秋香送茶》《打窗樓》《金龍與蜉蝣·刑戮》等等。
8月7日晚,第八代青年姚劇演員折子戲?qū)錾涎荩@也是從紹興小百花藝術(shù)中心畢業(yè)后的姚劇第八代再次登臺亮相。82歲的戲迷朱根大對當(dāng)?shù)孛襟w的記者說:“聽說今天劇院里有姚劇專場演出,都是20出頭的小年青演的,我來捧捧場……”而一些年輕的戲迷也前來觀看,為自己的偶像加油喝彩。
國家級非遺姚劇傳承人、著名姚劇表演藝術(shù)家沈守良告訴本報記者,雖然他已退休在家,但這個夏天忙了許多。因為要考核登臺亮相,一些姚劇青年演員特地找到了他,要他授藝輔導(dǎo)。“這幾年,姚劇的青年骨干青黃不接。姚劇第七、第八代能集中地展示才藝,肯定有助于其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的確,對年輕演員來說,不僅有了“周末戲相逢”這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壓力有了,精氣神也足了。讓倪樂輝最感欣慰的是,現(xiàn)在連劇團練功房也熱鬧了許多。
為了培育戲曲市場,“周末戲相逢”在市場營銷上更用上了心思。針對老戲迷,今年4月推出的“戲劇惠民卡”,每張60元就能看6臺大戲;同時,“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微信公眾平臺在網(wǎng)上開通。這個平臺定期發(fā)布演出信息,吸引了年輕的觀眾,更提高了“周末戲相逢”的公眾知曉度。“雖然老戲迷不會上網(wǎng)絡(luò)用微信,但余姚很多子女很孝順,在網(wǎng)上看到演出信息后,就會跑來為父母買票;很多陪父母來看戲后的年輕人,也喜歡上姚劇和越劇。”
記者了解到,今年,“周末戲相逢”預(yù)計將為戲迷奉上40多場演出。除了本地劇團的演出外,還將通過與外地專業(yè)劇團的雙向交流,引入安徽的黃梅戲、金華的婺劇等,給余姚戲迷帶來更多的選擇。而“周末戲相逢”的鄉(xiāng)鎮(zhèn)版也在策劃中,目前已與泗門等鄉(xiāng)鎮(zhèn)街道達成了舉辦“月末戲院”的意向。“周末戲相逢”也將實現(xiàn)在政府文化惠民補助政策下的微利運作。
本地戲曲市場的紅火,也讓余姚戲曲的精品力作有了提升、展示自己的底氣。7月6日至8日,越劇《民女封后》《金玉情》和姚劇《半把剪刀》赴上海,參加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60周年的“越劇嘉年華”演出。這是時隔幾年后,余姚戲曲再次來到大上海并獲得演出成功。余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局長李岳定說:“姚劇是余姚的‘戲曲名片’,我們將不斷創(chuàng)新培育戲曲市場,搞好這個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提升余姚城市的文化品位,以戲曲打響余姚在全國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