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過大年,這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年俗之一。不放鞭炮了,孩子們把省下來的壓歲錢都花在了買書上,從年初一開始,城里的各個新華書店也是人氣爆棚。讀一本好書,也是新年的一個好兆頭。避開嘈雜的景區(qū)和走親戚的繁瑣,圖書館是過年的另一個“躲安靜”的去處。在圖書館的愛書之人總有自己的原因,或是有考試要準(zhǔn)備,或是只是想放空下自己。
無論是熱熱鬧鬧地逛書店,還是安安靜靜地讀書,與書相伴都是給新年一個美好而快樂的開始。
2月22日,正月初四,春節(jié)期間照常開放的蕭山區(qū)圖書館里,眾多喜愛閱讀的人們靜靜地徜徉書海,悅享書香,乘著假日閑暇給自己充電。
杭州圖書館,四號線,開往春天的地鐵
錢江新城,杭州圖書館,年初六。巨大的閱覽室里的上座率,同外面道路上的空曠是個鮮明的對比。
攤開在陳塵面前的是一本厚厚的雅思詞匯書。按照這個樂呵呵讀大三的姑娘的說法,正月里來圖書館看書,倒不是真因為準(zhǔn)備考試,而是來“開個運”——大年初一10點杭州圖書館一開門,她就來開過新年運了,新年的目標(biāo)是“當(dāng)個學(xué)霸”。當(dāng)個學(xué)霸,在她的朋友圈很流行。
沙發(fā)區(qū),周榆和五歲的兒子周正自得其樂地看著各自的書。雖然沒說什么開運不開運,但周榆說正月帶兒子來杭州圖書館待上半天已經(jīng)是家里的慣例,今年是第三年。周正身邊一堆繪本,他對這兒“可熟了”。他說今天和以前來有點兒不一樣,不是坐爸爸的車來的,是坐地鐵四號線來的,地鐵站頂上有“很藍(lán)的星空”。聲音一大,被爸爸“噓”一下,周正吐了吐舌頭。
除了安靜看書的人們,春節(jié)假期,近二十場活動在杭州圖書館進行,同市民一道祈福2015——新年里到圖書館找“年味”,已經(jīng)成為了這座城市很多人的習(xí)慣。圖書館大廳里,偌大的紅底黃字“春”高高掛著,充滿著漂亮的中國味兒。
新華書店,從馬年到羊年不打烊
城西,西溪印象城三樓的新華書店,中午十二點。不過是置身商場中的新華書店,照舊可以聚集起一堆孩子。穿著公主白裙子的姑娘正在看白雪公主同小矮人們的對話,男孩兒們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馬小跳和哈利·波特,有媽媽對其中一個說,該吃晚飯了,男孩兒頭都不抬:等一下。能用書霸占住孩子的心,是件很牛的事。
十幾公里外,市中心的解放路新華書店,爸爸正在給兒子講掌故,說現(xiàn)在的春節(jié)說的大年初一,但在古代,春節(jié)指的是立春,春節(jié)春節(jié),說的是立春節(jié)——春天開始的標(biāo)志;至于現(xiàn)在說的“春節(jié)”,古代叫元旦,或者元日。兒子手上翻開的,是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解放路新華書店一側(cè),“悅覽樹”,杭州第一家24小時書店。大年初六下午的“悅覽樹”同這座城市里一些帶書房的咖啡館似乎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但當(dāng)這座城市的節(jié)奏調(diào)到睡眠頻道,這里的燈光就與眾不同起來。
時間回放到馬年和羊年的交接,當(dāng)微信賀年漫天飛的時候,悅覽樹的第一個除夕夜在兩名員工小伙伴、三位讀者、6萬多冊圖書和400平方米的書店中間度過。
正在講著掌故的父子身旁,人流從紅紅的各種書體的“書”字頂下經(jīng)過,去尋找各自的書。各種人們知道的、不知道的、或者似曾相識的掌故,充斥在空氣里,而這空氣,從馬年到羊年沒有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