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全國書博會在貴陽開幕,浙江教育出版社送書到遵義
“哪種恐龍的智商最高?”“哪種動物會把豬籠草當做馬桶?”……這一個個有趣的問題,引爆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黃家壩鎮(zhèn)完小同學們的好奇心,他們有的微蹙眉頭,有的舉手搶答。
前天,浙江出版集團所屬浙江教育出版社在貴州省凱里、遵義、金沙、安龍等地的13所小學開展了“援建‘向陽花書屋’”、“編輯進課堂”、“青年編輯結對子”、“作者支教”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同時,還捐贈了總價值30萬元的圖書。
第24屆全國書博會上周末在貴陽開幕,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了“百社千校 書香童年”讀書、贈書活動,浙江教育出版社是被選定的出版社之一。
圖書室陳列著
半世紀前的《婦女干部工作手冊》
在寬廣濃郁的藍天白云下,面對著孩子,蔡歆和鄭瑜的眼睛里蕩漾著笑意。
他們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80后編輯,前天,他們給孩子們講的課,題目叫“讀精品動物故事,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他們拋給孩子們的提問,內容則來自于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圖書《你一定沒聽過的神秘動物故事》。
剛開始講課的時候,孩子們的表情很嚴肅。1分鐘后,孩子們發(fā)出“嘻嘻嘻”的偷笑;3分鐘后,原本嚴肅的小臉開始活絡起來,偷笑也成了張嘴笑;接下去的40分鐘,幾乎每隔兩分鐘,就有一陣大笑,捂臉的、踢腳的、拍桌的,把頭擱在旁邊同學肩膀上蹭的……一群小孩全都現(xiàn)了原形。
不管答對或答錯,每位上臺回答問題的孩子,都得到了一份“獸王爭霸”游戲書卡。
與他們在課堂上瘋搶各類兒童書的熱鬧勁比起來,他們圖書室里的書被打入了“冷宮”。“圖書室里一共有1.446萬冊圖書,但是絕大部分都不怎么適合給孩子看,”黃家壩鎮(zhèn)完小的校長白方宇有點無奈,書柜里陳列的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圖書。比如,有1962年的《婦女干部工作手冊》,也有1991年的《化學實驗器材巧用》。
這次,浙教社捐贈的圖書,以最新出版的科普知識讀物為主。“當然,以后也可以給老師帶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浙江教育出版社周俊副社長說。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美麗的云貴高原,祝同學們一切都好,我希望你們能在這些好看的書里,增長知識,培養(yǎng)興趣,得到勇氣,快樂成長。”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社長吳雪勇短短的一句話,讓臺下的孩子們歡欣鼓舞。
留守老家的仨姐弟
最愛看童話故事
黃家壩鎮(zhèn)完小的六個年級,一共有1500名學生,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
10歲的徐宏瑤是四年級學生,她的爸爸媽媽在寧波打工,而她和15歲的姐姐、6歲的弟弟,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我喜歡看童話書。”徐宏瑤怯怯的,大大的眼睛流露出渴望。今年過年,他們姐弟仨,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書。
“媽媽給我們買了《格林童話》、《感動小學生的100個長輩》,算是送給我們的新年禮物。” 徐宏瑤和姐姐,花了一天時間就看完了兩本書,“這是我們家里唯一的兩本書,《格林童話》真好看,我還想看其它童話書。”
像徐宏瑤這樣的留守兒童,吃飯、睡覺,都是在學校里的。一般,他們也只有在春節(jié),才能跟自己的父母親團聚。
“所以他們都是很孤獨的,經常一個人發(fā)呆、無所事事。”白方宇指著從美國引進的“科學探索者系列”、從韓國引進的《綠色的地球》、《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浙教社捐贈的圖書建議,“心理與健康方面的圖書,是不是可以更多一些?比起科學知識的匱乏來,這里的孩子那脆弱的心靈世界更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