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10:52,讀者陳女士微信都市快報:我是一一七社區(qū)的工作人員,跟你們說件暖心事,剛剛我們這邊有個大伯送來了養(yǎng)生粥,送到又匆匆走了,里面有當歸、黨參,熬出來很香的中藥味,也很養(yǎng)生,成了我們女社工的最愛,你們要不要過來看下?
記者金潔潔、通訊員陳衛(wèi)芬:當天下午1點多,我趕到一一七社區(qū),坐車加上走路,有點上氣不接下氣,到了社區(qū)辦公室,只見用鋁鍋裝的粥已快見底,聞聞有股中藥味,看樣子不稠不稀。社區(qū)書記吳海燕馬上用一次性杯子給我盛了一杯,說給我補補,當時我肚子飽再加上嘴干,不太想喝,但書記端著粥,也是盛情難卻。我小小抿了一口,哎喲,不錯,再喝一口,甘甜,沒幾秒,一杯粥就被我喝個精光,舌尖分泌淡淡的清香,心里還想再來一杯,看看粥不多了,有點不大好意思再喝一杯了。
社區(qū)女社工居多,有6位,最近每天3人一組,24小時通宵值班,女人對粥有偏愛,辛苦工作,能有這樣的養(yǎng)生粥喝,心里很暖;轄區(qū)里巡邏的志愿者餓了累了也能在這里喝上粥。大家喝著說著,滿臉都是歡喜。
繆阿姨家的廚房在南陽臺,3平方米,跟餐廳隔著一扇門,一眼望去見不到一點油煙,空間得到合理利用,是我喜歡的廚房,可惜忘記拍照了。不過,中午在這里燒飯,陽光照進來有點熱。
好消息是,他們馬上要告別這里搬到機場路一一七醫(yī)院那邊的新家了。等這段時間燒完粥,繆阿姨夫婦就要去當裝修督工了。
“我子女的辛苦我看不到,這些社工的辛苦我看在眼里,心疼她們,所以除了主料不斷變換著,當歸、黨參、西洋參,這三樣滋補中藥材每次必加。”繆阿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