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11月08日訊 今天我們要送出的故事,是堅持近十年,一直為鄰居們送手織愛心襪子的屠桂玉奶奶。
今年84歲的屠奶奶,從2004年起,就編織襪子送給社區(qū)內(nèi)的殘疾人、老人、保安保潔和鄰居們,一直是社區(qū)里人見人愛的好奶奶。
10年前她織襪子送給殘疾人
9年來“愛心襪”名滿社區(qū)
2011,杭州嘉綠苑社區(qū)的鄰居節(jié)是大家一起來夸夸自己的好鄰居,200多張愛心卡,超過10%的都是來夸屠奶奶的,她織的愛心襪子太有名了:從春天到冬天,手里的毛線針就沒有停過,一雙雙毛線襪,受益不僅僅有自己的鄰居們,還有殘疾人、老人和物管的員工。
那是記者第一次看到屠奶奶。雖然頭發(fā)花白,但是身板很硬朗,說起話來中氣很足。
那一年記者知道,從2004年起,屠奶奶就開始送襪子,第一批襪子送給了社區(qū)里的殘疾人,因為當年她和30多位社區(qū)殘疾人坐在一起開會,看到一雙特別瘦小的腳,襪子和鞋子都不合適,冷風都會灌進襪里。那一年的鄰居節(jié),屠奶奶還到開幕式上做現(xiàn)場嘉賓,毛線針一拿出來,觀眾們就潮水一樣的涌上來,紛紛請教屠奶奶這么可愛的毛線襪,有啥技術(shù)秘密?
說起秘密來還真是有的,屠奶奶的襪子是“和式”的,從底部開始織起,雖然只比腳踝高一點點,但是從來不會出現(xiàn)襪子往下滑的情況,這個技術(shù)是屠奶奶專門從電視上學來的。
那年鄰居節(jié)后,還有從丁橋、濱江趕到嘉綠苑向屠奶奶學技術(shù)的,屠奶奶傾囊相授,收了好多徒弟。
兩年過去,屠奶奶送愛心襪的行動還在繼續(xù)嗎?
鄰居和兒子的朋友支援毛線
今冬要送的襪子已經(jīng)準備好了
今年再見到屠奶奶,比前兩年瘦了,還是手里不停毛線針,一邊聊天,一邊織襪子。“我是靠這個吃飯的,不能停的。”屠奶奶一句話,大家都笑翻了。
8個小時打一雙襪子,這個速度繼續(xù)保持。老人家眼不花,背不駝,常常打毛衣會造成的頸椎疼,屠奶奶也沒有,“那是他們不會打毛衣,會打的人,都不低頭看的,哪里會有頸椎問題。”
粗粗一統(tǒng)計,老人這么些年送出的襪子也有1000多雙了。“女士襪子大概要2兩毛線,男士的襪子要2兩半,或者3兩。”這么多雙織下來,算起賬來,毛線錢也是不得了的!
“不用錢的。”屠奶奶大手一揮,“前兩年是自己的舊毛衣拆了,毛線翻新一下,后來社區(qū)還有鄰居們都把舊毛衣給我送來了。
“再后來,我兒子的朋友做外貿(mào)毛衣生意,知道我打襪子送襪子,就把他們的樣衣都送來了,都是新衣服,好大一疊叻。”屠奶奶用手比劃了一下,那一疊的衣服比人高。
杭州的梧桐葉子才剛開始變黃,屠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40雙襪子準備送給需要的人,“男的20雙,女的20雙,小區(qū)里的老人和需要的人送得差不多了,我要送給原來廠里的老同事了。”
兒女沒有收到過一雙襪
收來的徒弟也開始送愛心襪了
別看屠奶奶送襪子的“壯舉”得到了全家人的鼎力贊助,但是家里的兒女可沒有收到過一雙愛心襪,“我女兒說我,媽你打了這么多的襪子,我怎么一雙都沒有的?我就對她說,你自己手藝這么好,你自己打。”不過女兒還是用實際行動來聲援了媽媽,“今年她給我打了4件毛衣,都毛漂亮的。”
用實際行動來支援屠奶奶的還有不少向她學習織襪子的鄰居和徒弟們,山水瑩和馬樹玉,今年都75歲,經(jīng)常來陪屠奶奶一起織襪子,織出的襪子也會送給鄰居們,“我是前年學會織襪子的,開始織得慢,也給家里的人織,現(xiàn)在我速度快了,大概10個小時就能織好一雙了,我也打襪子送人。”山水瑩說,“我們黨支部里有28個人,本來屠奶奶要織襪子送給他們的,后來我說,我來。”
社區(qū)統(tǒng)計過,和屠奶奶學過打襪子的徒弟還有徒弟的徒弟能有百余人。
“屠奶奶開過編織班的,大家都來學織襪子,還有很多人也會給大家送編織品。”工作人員挺感激屠奶奶的帶頭作用,“比如有個挺好的阿姨會帶領(lǐng)大家織小朋友的鞋子,還會把樣品借給大家免費用。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