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徐達(右二)和他的伙伴們
6月30日晚上,永康市行政中心8111大廳,舉行了一場慈善助學晚會。
694個座位,上座率達95%。
主辦者是“浙江90后愛心團”,團長杜徐達,是永康綜合高中的高三學生。
這場大型慈善晚會,是他送給自己的畢業(yè)禮。
5月中旬開始籌辦,寫策劃書、跑場地、募資金、找節(jié)目,杜徐達一路磕磕碰碰,但最后贏得了多方的支持,晚會辦得很成功,當場募集了34000多元善款。
這些善款,還是會和之前他籌集到的善款一樣,尋找合適的渠道發(fā)放出去,所有支出,都會在愛心團的網站上公開。
昨天,第一筆善款已經發(fā)放——根據善款主人的意愿,這筆9000元的善款被定向援助給了一個女貧困生。
我只能讀???/p>
但我想做點什么
杜徐達,1994年出生,一米六五的身高,最重時也只有99斤。這個瘦小的小伙子一說話就愛笑,笑起來細細的眼睛就成了一條縫,但始終保持著那不緊不慢的語速。
杜徐達成績一般,他很清楚自己要上本科很難,在高一時,他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大專。
所以,學習就沒那么緊張。
可他又是個閑不住的孩子,還總琢磨著要做點大事。
杜徐達爸爸是社區(qū)工作者,母親辦廠,家境不錯。但爺爺奶奶都是殘疾人,父親16歲起就在城里打拼,父親常說,能有今天全靠朋友幫忙,最見不得身有殘疾的人家孩子吃苦受窮。
受父親的影響,杜徐達也見不得人家窮苦。
高二第一個學期,班里有個同學叫陳文正,個子只有一米四,原來他小時頸椎扭斷過,醫(yī)生說,不會再長個了,而且他父親是個殘疾人,家境貧寒。
他知道后,就拿出自己的壓歲錢,每月往陳文正的飯卡里充400元,過年還會包個紅包。
他也喜歡上網,但和別的同學上網就玩游戲不一樣,他經常逛永康當地的論壇,尋找做大事的線索。
2012年4月26日,他在百度永康貼吧看到一個燒烤店的老板說,想請30個貧困孩子吃飯。
他一看,這事不錯。
于是,他和同班同學季鵬一說,陳文正也答應幫忙。三個人找到福利院,請了30個孩子,大家好好吃了頓。
這之后,他給自己的團隊取了個名字,叫“綜高愛心團”。
去年本報推出“六一民工心愿認領活動”,他籌集了5000多元,認領了62個孩子的心愿。
募資金
20個人一家家店跑
7月份,杜徐達就要畢業(yè)了,他想要一個不同尋常的高中畢業(yè)禮。
辦一個慈善晚會?
這時,他的愛心團已經改名為“浙江90后愛心團”,有了20多名團員,還有武義分部、湖州的安吉分部。
他把團員們張羅起來,做了個預算,辦一次晚會需要3萬多元,包括場租、音響燈光、吃飯交通等。
6月17日起,杜徐達把20個愛心團成員分成四個小組,到五金城一家家商鋪去募捐,兩天下來,只募捐了75元。
晚上,杜徐達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父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父親拍了胸脯,能募集多少算多少,不夠的錢,老爸出了。
雖然心里有了底,可如果全靠老爸,那即便辦成了,也不是杜徐達想要的。
第二天,杜徐達把募集地點換到了巴黎商街、華豐菜場、時代廣場等永康商業(yè)繁華地段。6月21日,終于在巴黎商街碰到了一個做蛋糕的林老板,愿意出5000元錢做慈善助
學,為開張討個彩頭。還有個酒莊出了6666元。
對了,報紙上不是說,旺盛達老板剛隨習主席訪問非洲回來嘛?對,找他去。
6月23日晚上,他們輾轉找到了俞建寧。俞建寧也爽快,聽說是做好事,答應資助7000元。
路過以前家里裝修、買過地板的板材店,杜徐達就沖了進去,剛好老板在,一講,又是3000元。
他還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發(fā)上微博,有位市民在微博上看到后,給他們的賬號里打了1000元。
截止到6月30日,他們共募集到了26000多元現金。
有了啟動資金,還得有愛心拍品。
章洪廣是浙江省花鳥畫家協(xié)會會員,得知杜徐達要搞慈善晚會,愿意作畫支持,他還發(fā)動陳一等書畫家,捐贈了8幅書畫。
還有些老板資助了油煙機、煤氣灶、高級餅干等。
跑場地
贏得了市委書記的支持
有了資金有了拍品,只要解決了場地,這事就算成了一半。他想要放在永康最好的場地,市行政中心8111大廳。
6月24日,他打電話到永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對方說,一個晚上場租要2萬元。一番討價還價,1.6萬,最低價不能再降了。
整個活動預算經費總共只有3萬多元,一個場租就占去了大半,怎么辦得成?
于是,他拉上老爸去找一位市委領導,領導表示此事不歸他分管,愛莫能助。
誰分管?副市長戴翀。去年8月,杜徐達在石柱鎮(zhèn)搞過一場小晚會,資助過5個貧困學子,戴翀參加過他們的活動。
他通過老爸朋友找來電話號碼,打電話給戴副市長。戴副市長讓他找市府辦。第二天,市府辦協(xié)調后回復說,1.2萬。
還是太貴。
6月24日,杜徐達給永康市委書記徐華水發(fā)去了一條長短信,“大致就是說愛心團籌辦慈善助學晚會,無奈行政中心8111大廳場租太高,沒有收入的學生團承受不起,希望徐書記幫忙”。
短信沒有回復。
但第二天,市府辦一個副主任打電話給杜徐達,讓他到慈善總會開一張純公益活動的證明,交給機關事務管理局,可以便宜到8000元。
這可是史上最低價了。
杜徐達說,去年8月在石柱鎮(zhèn)搞的那個慈善活動,他也向時任市長的徐華水發(fā)了邀請短信。
當時,徐華水回了短信,大意是:因在外開會,到不了現場,你們搞的這個活動很好,我會支持你們的,希望你們堅持走下去。
正是這條短信,杜徐達才敢利用書記這條“求助熱線”。
經驗總結:凡事不到最后絕不放棄
杜徐達說,整個活動搞下來,父親貼了1.5萬元,這還不包括接送費用,他自己拿出4000多元壓歲錢,請團員們吃飯、買水。
但他很開心,畢竟這件事辦成功了。
他也收獲了很多,比如遇到挫折,應該如何去應對,不到最后,絕不放棄。在任何場合、面對任何人講話,現在絕對不會怯場。
爸爸杜仁富說,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讀本科、上名校。
“我認為會讀書不是惟一出路,得讓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喜歡做慈善助學,我當然支持。”
杜徐達說,他想去讀大專,不成的話,想去當兵。兩者都不成,他就選擇在老家就業(yè)。但不管如何,他都要把這個愛心團隊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