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就近日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zhì)均衡發(fā)展的意見》邀請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內(nèi)容及貫徹落實情況?!兑庖姟访鞔_提出:當公辦學校有空余學額時,要采取公開報名和搖號方式確定;到2015年,每所公辦學校擇校生比例控制在招生總數(shù)的10%內(nèi);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達90%以上;自2012年起,所有公辦初中招收的擇校生畢業(yè)時不再納入四星級及以上普通高中指標生范圍等。
“搖號”、“擇校生”比例、“指標生”待遇一時間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熱詞。
●“搖號”爭名額 上個好學校成本更高了?
清浦區(qū)市民柳先生的兒子目前在市實驗小學讀六年級。今年以來,柳先生一直很煩惱,因為自己的房子不在市開明中學的施教區(qū)范圍內(nèi),所以兒子讀不了開明中學。
“最初也想買一套學區(qū)房,但是價格高、房源差導致這一計劃失敗。后來聽別人說可以參加開明中學的自主招生,想著兒子成績挺好,我們就把希望寄托在自主招生上了。”柳先生對記者說。
讓柳先生一家沒想到的是,今年江蘇省出臺的《意見》中,針對民辦學校招生及公辦學??沼鄬W額使用作了明確規(guī)定:“民辦學校實行自主報名、免試入學,自主報名人數(shù)超過學校招生規(guī)模時,應采取搖號方式錄取”,要求各地“科學劃定學校施教區(qū),保證施教區(qū)生源數(shù)量與學校招生規(guī)?;具m應,有空余學額時,應采取公開報名和搖號的方式確定,到2015年,每所公辦學校擇校生比例控制在招生總數(shù)的10%以內(nèi)”。也就是說,無論柳先生的兒子成績?nèi)绾魏谩⑺娜穗H關系多么廣,想上開明只能參加搖號。“搖號上開明的概率太小了,就像北京買車搖號,買廉租房搖號,真正搖到的幾率無異于中彩票。孩子的教育是大事,跟買房買車不一樣,我們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柳先生對記者說。
對自主招生不抱期望后,柳先生說他這幾天又開始看學區(qū)房了,他和妻子商量著,即使再貴也要買套學區(qū)房,“雖然上好學校的成本更高了,但是這樣最靠譜”。
●2015年將擇校生比例降到10% 部分家長表示不樂觀
為了遏制擇校熱,《意見》規(guī)定:到2015年,擇校生比例要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0%以內(nèi)。據(jù)記者了解,目前淮安的熱點小學、中學的擇校比例大多都在30%以上。能否降低這一比例,家長和老師多持懷疑態(tài)度。
以市區(qū)一所熱點學校為例。在今年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中,學生總數(shù)為600人左右,而擇校生有200多人,擇校生比例在30%以上。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將擇校生比例控制在10%以內(nèi)難度不小,他所在學校30%的擇校生比例已經(jīng)是壓縮的極限了,而且學校想通過自主招生招收一些好的生源,以保證學校的優(yōu)質(zhì)發(fā)展也無可厚非,“把所有學校拉在同一個水平上以推進教育均衡的效果有待觀察。”這名老師對記者說。
一位學生家長也表示,將擇校生比例降低,從宏觀上來說是個好事,但是哪個家長不想讓孩子上好學校呢?“搖號”是將多少名額拿出來搖呢?據(jù)說“特殊才能”的孩子可以被特許擇校,那特殊才能又占多少指標?其中的不透明性都讓家長不敢樂觀,“最根本的還是要在辦學條件、師資等方面下功夫。”這名家長對記者說。
●今年開始 擇校生將不享受中考指標生待遇
在新出臺的《意見》中,要求各地“嚴格落實四星級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的規(guī)定。自2012年起,所有公辦初中招收的擇校生,畢業(yè)時不再納入四星級及以上普通高中指標生范圍”。對許多擇校生家長來說,這無異于當頭一棒。雖然在前段時間市教育局已經(jīng)將這一政策通過各種方式通知了家長,但是這次意見首次明確將時間點定在了2012年。
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之前,省教育廳已經(jīng)提出擇校生不享受指標生待遇的優(yōu)惠政策,但是沒有明確是從哪一年開始。這次《意見》已經(jīng)明確從2012年開始,也就是說在今年小升初過程中,擇校學生將不能享受指標生待遇。按照淮安目前的指標生待遇政策來看,即不能享受中考降20分的優(yōu)惠。
這一政策的出臺讓今年剛升入初一的擇校學生家長大為吃驚。一位通過擇校進入北京路中學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在8月份時他曾看到過“擇校生不再享受指標生待遇”的新聞,但是當時未明確是從哪一年開始,“現(xiàn)在說是2012年開始,我們家孩子正好趕上了,讓人無語。在擇校之前,根本沒人告訴我們會有這回事。”這名家長抱怨說。而另一位擇校生家長則認為,應該從2013年開始,因為在這之前根本沒人提過這個政策,對2012年的擇校生沒有盡到告知義務,不公平。
對擇校家長來說這不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在眾多普通初中人眼里,這對改善生源、提升學校水平都有極大的影響。
記者從市教育局基教處獲悉,目前新政到地方如何實行還沒有出臺具體的規(guī)定。本報曾于8月29日對“指標生待遇”進行詳細解讀,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參閱了解。
晚報記者 肖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