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8日訊 很難得,太陽又露了一下側臉。稀稀拉拉的陽光貼在玻璃窗上,光看看,都能讓體內騰升一股熱氣。
家庭主婦忙起來了,翻箱倒柜,鋪床疊衣,“搶奪”著屋里屋外邊邊角角的每一縷陽光??上В柟馓虝?。午后,倒映在窗戶玻璃上的又是灰暗的天空了。你還抱著收集陽光的希望時,雨,又開始下了。冷感瞬間襲來。
回頭看看這段時間,不是陰冷就是濕冷,兩種冷交織在一起,讓人發(fā)蔫。而這,只是開始。前幾天一直在說的大寒潮,已經開始顯現了。
中央氣象臺預報,下半年以來影響我國實力最強、范圍最廣的冷空氣,就要來啦。今起到12月2日,南北方都降溫,中東部氣溫將大面積創(chuàng)新低。今明兩天影響西北,隨后,中東部將大風+劇烈降溫+大范圍降水。
看了一下中長期預報,到下周初期,我市最低氣溫不僅全面破0℃,甚至跌至-3—-4℃。名副其實的冬天自此正式開始。還沒穿秋褲的朋友,就別糾結了,直接換上棉褲得了。
當然,還會有很多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會在穿著上選擇一個“折中”的方法:如果穿褲裝就選擇緊身秋褲,這樣既顯身材又保暖。
我又要給你的“美麗”打個差評了。因為秋褲太過緊身,會帶來不少問題。別的不說,它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肢體和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huán)減慢,人只會更加寒冷,嚴重時反而更容易被凍傷。此外,那些袖口、襪子太緊的人,其實更容易引起凍瘡。
同樣,用取暖設備時,也是有講究的。
一到這時候,沒有暖氣的人們就開始啟用各種取暖設備:火爐、“小太陽”、熱水袋、暖寶寶。
要知道,這樣取暖如果不注意,可能導致皮膚的低溫燙傷。數據顯示,低溫燙傷約占冬季燙傷的1/3,南方(嚴格說,應該是沒有集中供暖的地方)患者比較多見。
低溫燙傷是皮膚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一般而言,皮膚接觸70℃的物體持續(xù)1分鐘,或接觸60℃的物體持續(xù)5分鐘以上,都有可能造成燙傷。比如60℃左右的熱水袋,如果用毛巾包裹著放在腳邊取暖,一時半會感覺不到灼熱感,人體較難及時做出反應,一定時間后就可能被燙傷。低溫燙傷的創(chuàng)面疼痛感不是很明顯,往往僅出現皮膚紅腫、水泡、脫皮或發(fā)白等現象,卻比一般燙傷的創(chuàng)面大,周圍表皮和真皮組織都會被破壞,且修復比較慢。
今天,陰有小到中雨,東北到北風3—4級,最低氣溫9℃—10℃,最高氣溫13℃—14℃。
因為感恩,因為小雨,那些尚存的溫暖被成倍放大。你,守著這份溫暖,在想些什么呢?青年作家劉同說:感恩,不是告訴別人,我有多謝謝你,而應該是提醒自己,別人對自己有多寬容。感恩不是向外做秀,而是對內自省?!?記者 郭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