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食客面還沒吃完,就朝張曉莉(左1)塞過來百元大鈔。董鑫 攝
中國江蘇網(wǎng)5月18日訊 揚州市邗江區(qū)楊廟鎮(zhèn)鎮(zhèn)政府東側(cè),有家不起眼的餃面館,每天一大早就有人趕過來吃面。不少人吃完后,放下100元、200元大鈔就走。原來,餃面館老板有點“特殊”,得了白血病,不等不靠,想靠自己償還看病的債務,并繼續(xù)治病。大伙被老板的堅強感動,紛紛通過“照顧生意”的方式,拉老板一把。 通訊員 董鑫
A
3年前身患白血病
“不能光靠家里人幫忙,我們應該自己掙錢還債!”
店主名叫張洪偉,今年45歲。2010年7月底,張洪偉發(fā)高燒,在家附近的衛(wèi)生所吊了兩瓶水后退了燒?;丶倚菹商旌?,雙腿發(fā)軟無力并持續(xù)高燒,衛(wèi)生所加重藥量也無濟于事。在揚州最大的蘇北醫(yī)院進行血象檢查后,醫(yī)生診斷為白血病。
健壯的身體,飲食睡眠與常人無異,怎么就患上了白血?。可性谧≡浩诘膹埡閭ノ薪憬銖埡榍賻е\斷書,前往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復診。復診結(jié)果顯示,張洪偉確實患了白血病,沒有辦法,老張開始在蘇北醫(yī)院化療。住院前張洪偉在揚州京華城開班車,收入不多但家庭很幸福。“家里頂梁柱倒了,往后的日子該怎么過?巨額醫(yī)藥費跟誰去借?”張洪偉住院后,很快花光家中積蓄,妻子張曉莉一時六神無主,“哇”地一聲哭了。“別著急,姐姐就算把房子賣掉,也要幫洪偉把病治好!”張洪偉的姐姐張洪琴和姐夫余慶林第一時間趕到弟弟家中,把5萬塊錢放在張曉莉手中。張洪偉的哥哥張洪軍在太原做生意,弟弟住院后,他停掉生意,呆在醫(yī)院陪著張洪偉兩個月。
“不能靠著家里人幫忙,我們應該用自己雙手掙錢還債!”今年正月初八,自強的張洪偉和妻子商量后,小小餃面館正式開張營業(yè)。
B
“愛心餃面館”被傳開
熱心食客組團而來,自愿掏百元“搶”碗面
店面開張之初,生意不太理想。張曉莉幾次想要放棄,都被丈夫張洪偉攔住。只要身體允許,張洪偉就下廚房給顧客下面條。張洪偉這爿小店的“來歷”被周圍居民知曉后,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被張洪偉的堅強打動,從四面八方趕來餃面館。吃碗8塊錢的肉絲面,卻放下100元、200元,最多的甚至放下500元。生意火爆時,張曉莉忙不過來,隔壁店鋪老板娘張成放下生意,走過來幫忙洗碗、收錢。
4月20日一大早,揚州志愿者聯(lián)盟組團來吃面??吹降陜?nèi)生意不錯,志愿者凌萬兵幫忙下起了面條。臨走時,掏出200元給張洪偉。凌萬兵還讓老婆將做米飯團的手藝教給老張,還免費送他一套器材。兩個從江都趕過來的老太太,第一次沒找到面館,第二天又趕來,放下400塊,顧不上喝口水就走了。談到好心人的幫助,張洪偉說,正是熱心人的幫助,餃面館才能堅持下去,今后,自己更有責任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C
樸實店主用誠信回饋愛心
“葷油是自己熬的豬油,餛飩?cè)舛喾至孔?rdquo;
記者了解到,現(xiàn)在,張洪偉固定每三個月化療一次?;熎陂g,張洪偉住院20多天。餃面館的生意正常由妻子打理,嫂子蔣秀瑩長期“駐扎”店內(nèi)打雜。13日,從微博上獲知“自強餃面館”的愛心故事,揚州大學物理學院輔導員楊紹瓊帶著學生慕名前來。吃碗面,聽愛心故事,大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臨走時,楊老師留下了300元。
“餃面館的葷油是自己熬的豬油,絕不會有地溝油。餛飩皮薄肉多,分量也很足。”面對愛心人士的幫助,張洪偉這個樸實的漢子說,只能保證餃面質(zhì)量“不丟人”。小店常有流浪漢光顧,張洪偉把他們請進店里,沒錢的就免費供應。張曉莉說,正是好心人的幫助、關愛,才有了餃面館紅火的生意,她和丈夫要誠信經(jīng)營,爭取早日治好病,把面館越開越好,去溫暖、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