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工業(yè)園區(qū)深入推進協(xié)商議事機制建設,高質量開展“援法議事”活動,精準有效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民生揪心事,社會治理成效更明顯,群眾幸福指數(shù)不斷提升。
聚合力,搭建“援法議事”平臺。堅持黨建引領,整合多元力量,邀請社區(qū)民警、律師、法律明白人、黨員、網格員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到“援法議事”活動中來,為民生問題、社會管理方面的決策、民事糾紛“把脈開方”。全方位、多渠道將法律服務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既有“速度”又有“溫度”的援法議事工作格局。
聽民意,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各村居“有事好商量”議事平臺為載體,不斷搭建和完善“援法議事”陣地,使之成為群眾意見的“收集站”、凝聚干群的“加油站”,通過實地走訪、交流溝通、了解民情、多方收集等方式,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認真傾聽群眾心聲,深入了解實際情況,主動引導群眾理性表達利益需求,確保服務群眾身邊事、心頭事、急切事,保證“議事”有的放矢。
重普法,激發(fā)社區(qū)法治動力。將“援法議事”活動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相結合,組織“援法議事小課堂”,依托小區(qū)內法治文化長廊,淮安小書房等陣地定期開展法治宣傳活動,以事喻法、以案釋法、以藝示法,開展多元化普法宣傳活動,激發(fā)群眾學法懂法的熱情,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法治教育。
下一步,工業(yè)園區(qū)將繼續(xù)推進“援法議事”活動,通過法治宣傳和實踐活動,引導居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讓法治成為群眾生活的一部分,為提升基層依法治理效能按下“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