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 (記者 張源源) 尼泊爾時間2018年4月25日上午10點,加德滿都,25歲的南京小伙李志鵬接過由尼泊爾國家旅游局、中尼媒體協會聯合頒發(fā)的“2015年尼泊爾抗震救災優(yōu)秀志愿者”證書。時隔3年,當地政府以此對曾經提供援助的志愿者表示感謝,當天,共有10人獲此榮譽。
3年前,尼泊爾發(fā)生8.1級強震,居民受災嚴重。看著新聞報道中斷壁殘垣的畫面,年輕的南京大學生李志鵬踏上異國公益之路。
當時,不少民宅已成廢墟,當地人只能擠在簡易帳篷度日。跟當地志愿組織對接后,李志鵬隨即參與賑災,后來又輾轉聯系多所尼泊爾受災學校,進入學校做義工。當年6月,完成第一次志愿服務的李志鵬回國,簡單休整后再次出發(fā),自費赴尼泊爾,前后在當地服務了50多天。
3年后,李志鵬已是江寧區(qū)團區(qū)委工作人員。今年3月,他收到中尼媒體協會主席杜魯巴·鮑德爾寄來的邀請函。邀請函稱,感謝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后參與救援和重建的中國志愿者,特邀請代表重返尼泊爾。該活動得到了尼泊爾國家旅游局和加德滿都市政府的支持,尼泊爾和平重建部門、兒童和社會福利部門的高層領導官員也將參會。
4月24日,李志鵬從南京出發(fā),經10余小時轉機飛行抵達尼泊爾加德滿都。當晚,李志鵬和其他中國志愿者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泰米爾區(qū)的一家中華面館。
在這家特殊的面館里,志愿者們彼此擁抱、敬酒、暢談,十分激動。
“這家面館的老板是中國人,大地震后曾向社會免費提供飲食,老板本人也積極投身救援行動。當時,身處尼泊爾的中國人紛紛盡己所能救助災民,很多飯店、酒店都免費提供食宿。中國人的無私精神在這場災難面前體現得格外明顯。”李志鵬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李志鵬說,3年前的尼泊爾公益之旅,讓他對“幸福”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受強震影響,當地很多舊校舍已成危房,孩子們只能在磚頭拼成的“大車間”上課,面對惡劣環(huán)境,不少孩子的“幸福感”相當強,臉上始終天真爛漫。3年后的尼泊爾之行,又讓李志鵬對“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大地震后,飛往尼泊爾的飛機上只有不到10個人,我是唯一的外國人;3年后再來,飛機上座無虛席,有不少是集體出游的旅行團??吹疆數亟ㄖ匦掳蔚囟稹⑷藗兩钪饾u恢復,每一個‘故地重游’的志愿者都感受到了極大幸福。”李志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