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村路建立體車庫引來多家社區(qū)取經
為老舊小區(qū)解決停車難“破題”
為解決老舊小區(qū)停車難問題,雨花街道在對普德村路整治過程中,于去年10月底,在全市建起了首座新型垂直循環(huán)式立體車庫,解決附近居民停車難。
昨日記者了解到,這一新鮮事物經過媒體報道后,很多街道、社區(qū)前去“取經”,但不少人坦言,這種立體車庫雖好,可他們沒有條件建。
老舊小區(qū)建立體車庫,瓶頸在哪里?
建立體車庫解決老舊小區(qū)停車難
2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普德村路,看到在兩塊空地上豎起了“摩天輪”。每組車庫長6米、寬3米、高約20米,分成6層,每層設置兩個類似“車籃”的平臺,可停兩輛車。也就是說,原本兩個車位的面積可以停放12輛車,且根據車型還分成轎車和SUV不同的立體車庫。
恰逢家住附近的楊先生開車駛入,他緩緩將車倒進鋼架最底部車位,管理員按動按鈕,“摩天輪”轉了起來,車輛緩緩上升,一兩分鐘就停到半空。楊先生感嘆:“真是太方便了。”
雨花街道城管科科長楊華杰介紹,普德村路全長500米,整治前只有5米多寬,道路一側私家車停得滿滿當當。再加上道路兩側有幼兒園、小學、企事業(yè)單位、老舊小區(qū)等,導致早晚高峰時普德村路擁擠混亂。在此次普德村路整治過程中,他們拆除某單位違建騰出一小塊空地擬建12組立體車庫,目前已建成5組,并已投入運轉。此外,該街道還對原有的一塊地面停車場進行改造,建成了5組立體車庫。
“普德村路沿線幾個老舊小區(qū)的私家車有200多輛,等立體車庫全部建起來后,共有204個停車位,再加上一些地面停車位,可基本滿足附近居民停車需求。”楊華杰告訴記者。
成本過高、沒合適空地成“瓶頸”
建全市首座新型垂直循環(huán)式立體車庫的事情經過媒體報道后,南湖、鎖金村等很多街道、社區(qū)都前往參觀調研。但一番了解后,不少人表示,立體車庫的確能在相對小的面積里增加更多停車位,但他們沒有條件做。至于原因,楊華杰坦言,一方面是成本高,二是主城區(qū)很多老舊小區(qū)沒有合適空地。
楊華杰說,一組立體車庫需要投資50多萬元,此次街道為民辦實事,投資了200多萬對原來的一塊地面停車場實施改造,建起了5組立體車庫,加上原有的部分地面停車位,該停車場的車位數由原來的不到50個,增加到了90多個。如果只建一組兩組,因立體車庫所需通道面積較大,增加的車位數有限;只有建5組以上才更顯成效,但成本也會成倍增加。
另外一塊地則是拆違后臨時空出來的,他們與立體車庫廠家商談,在這塊空地再開發(fā)前免費提供給廠家,由廠家投資建12組立體車庫共144個停車位,供附近居民停車,停車費用由物價部門審批過后由廠家收取。
立體車庫的生產廠家南京高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周家龍告訴記者,普德村路這12組立體車庫需要投資超700萬元。
停車費用逐步提高或可推動建設積極性
除了這兩個原因外,周家龍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一些老舊小區(qū)里,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意見不統(tǒng)一。
至于反對的原因,周家龍說,有居民認為立體車庫的停車費用比地面停車位還高,覺得不劃算;有的居民怕立體車庫影響自己的生活,也有沒有車的老年人反對,原因有很多,五花八門。
據周家龍介紹,他們在普德村路投資建成的立體車庫,目前已有三四十戶居民來登記,停車位先到先得,每個停車位每月大概300元,還需要等物價部門審批。楊華杰告訴記者,普德村路原本路邊停車位每月150元,他們在建立體車庫前曾去百姓家里調研,盡管有反對的聲音,但大多居民表示,只要有充足的停車位,費用高一點也是愿意的。
周家龍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和雨花社區(qū)、西善橋社區(qū)等多個老舊小區(qū)洽談建立體車庫事宜。隨著以后停車費用逐步提高,或可成為解決成本瓶頸的方法,并因地制宜地尋找解決空地難題,可以推動有條件的老舊小區(qū)先建起來,這樣才有望在南京更多老舊小區(qū)里建起立體車庫。
本報記者 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