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璋烈士表外甥女回憶表舅——一首革命歌曲,他用生命譜寫
【烈士小傳】
趙良璋,1921年生,江蘇六合人。
1939年考入國民黨空軍軍士學校。1941年任國民黨空軍第十一大隊飛行員。
1946年8月調入北平國民黨空軍第二軍區(qū)司令部總務科任參謀。194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10月在南京被捕,1948年10月犧牲。
【口述人】
徐彩平,趙良璋表外甥女,65歲。
因為家住南京,徐彩平已經不知多少次到過雨花臺。她說,表舅犧牲時年僅27歲,連后代都沒有留下。她一直把表舅當成親生父親來崇敬,每年都來雨花臺祭拜,已經堅持30多年了。
1984年,表舅的墳從花神廟遷到雨花臺時,天降暴雨,墳墓里灌滿了雨水,徐彩平毫不猶豫地跳下去,一盆盆地把水舀出來。退休后,她義務宣講表舅等雨花英烈的故事,是“雨花英烈親屬宣講團”的首批成員。
是南京五中“校園歌手”,寫歌稱“愿為真理犧牲”
“表舅出生在六合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父親去世早,由我的外婆,也就是他的姑媽把他拉扯大。”徐彩平說,表舅3歲識字,6歲讀私塾,在班上年紀最小,但學習成績卻是最好的。
13歲那年,趙良璋考入了南京五中,開始接觸和閱讀進步刊物,接受革命啟蒙教育。1935年,他參加了南京各校為響應“一二·九”學生運動而舉行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
“表舅很有音樂才華,在五中讀書時,就是一名校園歌手,還擔任過《新音樂》雜志的名譽編輯。他創(chuàng)作的《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一曲,曾被廣為傳唱。1981年拍攝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先驅者之歌》,就用了這首歌作為主題曲。”徐彩平說,歌中寫道“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我燃燒不滅的心,會不朽地歡欣”,正是表舅一生的寫照。
放棄錦繡前程,潛伏敵人內部送出重要情報
1939年,趙良璋投筆從戎,報考了國民黨空軍軍士學校,并被派到美國培訓。1941年畢業(yè)后,趙良璋被分配到國民黨空軍第十一大隊任飛行員。
“表舅渴望能駕駛著戰(zhàn)機上陣殺敵,抗日救國。但由于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壯志未酬。”徐彩平說,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表舅毅然決定離開國民黨空軍,放棄安閑舒適的生活,北上延安參加革命。
“表舅秘密從成都到了重慶,想通過中共在重慶的辦事處再轉延安。辦事處的同志熱情地接待了他,贊揚他的革命行動,并認為根據當前革命需要,他若仍留在國民黨空軍從事地下工作,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徐彩平說,雖然一心想去延安,且潛伏工作十分危險,但表舅還是欣然接受了黨組織的安排。
1946年9月,趙良璋隨國民黨空軍第二軍區(qū)司令部調往北平,并被任命為國民黨空軍司令部參謀。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他及時和中共在北平軍調執(zhí)行部的工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1946年10月,趙良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表舅身處虎穴,不畏艱險,搜集了國民黨空軍部隊的番號、駐地、飛機種類及數量、航空人員情況等重要情報,寫了一份長達2萬字的《國民黨空軍概況》,交給了共產黨。有些情報,在南京的國民黨空軍總部還沒收到,延安已經知道了。”徐彩平說,這些情報有助于共產黨部隊在華北的戰(zhàn)斗中取得主動權,對解放華北作出了重大貢獻。
遭“車輪戰(zhàn)”逼供,一人擔責掩護了3名同志
1947年9月,中共設在北平的地下情報組織被敵人破壞,導致西安情報系統(tǒng)負責人王石堅被捕。王石堅很快叛變,供出了手中掌握的地下工作人員名單。10月4日,在南京的趙良璋剛到旅館門口,就被蜂擁而上的特務圍住,將他押解到南京空軍總部看守所。
“在獄中,敵人對表舅采取了‘車輪戰(zhàn)術’,三天三夜不讓他睡覺。表舅疲倦到了極點,神志迷茫精神散亂,但還是堅持說什么都不知道。敵人出示了搜來的‘敵我軍力對比地圖’,上面簽著‘野雪’(表舅筆名),表舅知道已無法隱瞞,索性將所有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掩護了同時被捕的朱鐵華等3名同志。”
“在獄中,表舅每天早晨堅持起來讀英語,教獄友唱《囚徒之歌》——‘火山終有熄滅日,黎明前的黑暗。黑暗、黑暗,囚徒要解放。時候一到起來反抗,打破了牢籠奔他方’,用快樂和希望幫助獄友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就連審訊他的法官也被他打動,一次對營救趙良璋的友人說:“良璋年輕有為,確實是個人才。無奈他是蔣介石親點的要犯,要想放人比登天還難。”
“我的表舅母蔣平仲和表舅十分恩愛。表舅入獄后,表舅母從北京趕到南京,每天守在看守所門口,就為了能見丈夫一面。有一天,門口停了大卡車,準備押‘要犯’去監(jiān)獄。表舅母在人群中遠遠看見了表舅,激動地喊著他的名字。表舅微笑著,讓她不要哭,保重身體,說‘你看我不是很好嗎?’不到3分鐘,看守就催促表舅快走。此后,表舅母再沒能見到他。”徐彩平說。
臨刑前囑愛妻改嫁,表舅母去世后骨灰撒在雨花臺
“1948年10月,表舅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臨刑前,他來到朱鐵華等3位難友的囚室,拉著他們的手說,‘我可能要走了’,他將自己的金筆、手表贈與他們做紀念,托他們捎信給我表舅母,讓她改嫁,并留下遺書,寫道,‘我是帶著勇敢與信心就義。我雖倒了,但頑強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滅亡。’”徐彩平說,10月19日清晨,表舅英勇就義,年僅27歲。
當天,朱鐵華等3位難友被“無罪釋放”,他們聽到趙良璋已經犧牲的消息后,當場哭倒在大街上。“至今,3人的后代還堅持來雨花臺給表舅掃墓。”徐彩平說。
“表舅犧牲后,表舅母悲痛不已。30多年后,我去北京探望她,夜深人靜時,表舅母還拿著兩人的合影,一邊看,一邊對照片說話。2008年,表舅母臨終時,提出要和表舅合葬的遺愿。家人把她的骨灰撒在了表舅墓碑旁。”徐彩平說。
作為“雨花英烈親屬宣講團”的成員,徐彩平退休后一直在社區(qū)宣講烈士事跡。“只要有空,我就跑到雨花臺去查史料,收集和表舅相關的故事,讀書筆記做了厚厚幾大本,平時揣在包里,經常拿出來背誦。”她說,“我希望,把表舅和雨花英烈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年輕一代聽。”
本報記者 李子俊
本報通訊員 張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