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入選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10年 作者周曉楓分享寫作經(jīng)驗——
屋里想1小時不如出去觀察5分鐘
見到教材上課文的作者并且面對面聊天是種什么感受?11月6日,蘇教版高二語文課文《斑紋》作者周曉楓來到南京十三中分享寫作經(jīng)驗。周曉楓曾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是張藝謀多部電影的文學策劃,她建議同學們:寫作時憋在屋里使勁想1小時不如走出去觀察5分鐘。
談《斑紋》初衷 當年很“任性”,現(xiàn)在很珍惜題材
十三中很多同學都非常喜歡《斑紋》這篇課文,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說明文,不僅說明和描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了其他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大家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就是“您是怎么想到和去寫《斑紋》”。擁有一大批高中小粉絲,周曉楓有點意外,也很感動,她坦誠地說,自己也是剛剛知道《斑紋》這篇文章選入蘇教版語文教材10年了。“我當時在寫一篇關(guān)于動物的散文,寫的時候發(fā)現(xiàn)‘斑紋’這兩個字特別好看,于是就很任性地寫了。”周曉楓說,她現(xiàn)在會攢題材,比如在電腦上寫下20個想寫的題材,不輕易動筆,因為一個題材交給你特別有感情,積累和考慮成熟了再動筆,很珍惜,同樣的題材不會反復去寫。
談寫作方法
屋里想1小時不如走出去觀察5分鐘
《斑紋》文體自由,寫作手法多樣,既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又指人類內(nèi)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的意味,這樣的科普散文應(yīng)該怎樣寫作呢?周曉楓認為,寫作的方法其實是相通的。“寫作時我們需要調(diào)動的遠遠不止捏住筆的幾個手指,專注的觀察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一個小時憋在屋里想,臉通紅滿頭大汗,不如走出去觀察你的寫作對象5分鐘。” 周曉楓建議同學們,選取看似日常但其實有味道的東西寫,她給大家舉了一段描寫外婆將剩飯倒入銅盤后的文字,先是狗來吃,那是一種情形,然后是飛鳥來吃又是一種情形,后來又來了一群螞蟻,又呈現(xiàn)別樣的情趣。
談高考作文
學應(yīng)試套路只會路越走越窄
針對當下不少孩子為了應(yīng)對高考而進行的寫作套路訓練,周曉楓認為,這樣只會將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我自己也經(jīng)歷過高考,我高考前沒有經(jīng)過作文應(yīng)試訓練,結(jié)果證明成績還是很好的。”周曉楓1988年參加北京高考獲得作文滿分,她就是一直喜歡文學。她建議同學們,不要為了考試而去學套路,這樣只會路越走越窄,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高考同一命題作文時,才會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好作文。
周曉楓《斑紋》節(jié)選
I
著名的長腰,為了標明逶迤的長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裝飾的頭與尾。這是最簡約的設(shè)計,幾乎軀體的每一部分都相仿。無論靜止還是游動,斑紋加重了觀察者的視覺混亂。密布全身的鱗片組成斑斕的圖案,一條蛇,夸耀用心險惡的美。
II
我一直視蛇為最恐怖的形象,在動物園,我蓄意繞行,遠遠避開兩棲動物爬行館的蛇頭門徽。爬行館落成的年月我曾進去過,玻璃幕墻圍就一棵從底層通達頂層的樹,上面盤踞著一條巨蟒,就像正在融雪的土地那樣黑黃的蛇皮上有著一灘一灘水漬樣的斑塊──從那一刻,映入眼簾的場景以惡夢的方式將我終生追隨。聽說過蟒穴深處發(fā)現(xiàn)人類頭骨的傳聞,我又在當月兒童文學刊物上讀到一篇讓人窒息的小說,講述非洲窮苦人家的孩子很早被訓練為捕蟒者,蟒有吞食尸體的習慣,于是孩子偽裝成一具尸體躺在洞口誘引,當蟒蛇不經(jīng)咀嚼剛剛把孩子完整地吞食進去,孩子用手中的利刀迅速剖開蛇身──當然這樣做非常危險,如果偽裝過程中稍稍動作,就會刺激蟒蛇過早合攏口腔,孩子因此丟掉性命。這天,村里最聰穎的男孩正用這種古老辦法捕蟒,蟒已吞進孩子的腳、腿和腰部,這時一只螞蟻爬進了男孩的鼻腔,男孩越來越癢,忍不住要打噴嚏……我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開始讀這篇小說,上課鈴聲響起恰讀到命懸一線的時刻,閱讀產(chǎn)生的恐懼和寒意讓我陷入恍惚,看不懂得黑板上的四則運算。
III
蟒雖然懶洋洋地垂掛在粗大樹枝上,依然讓我頭皮發(fā)麻,想象它突然張開的深淵般的大嘴。兇狠的鱷魚、長有足蹼的蛙類和各種各樣儲備毒液的蛇,使爬行館遍布恐怖的灰影。我被游人擁擠到一個窗口前面,兩條黑蛇沿玻璃不動聲色地交叉攀升,我清晰地看見它們火苗般顫動的信子,以及層層羅列的灰白腹環(huán)──那是有生以來離蛇最近的距離,蛇體的陰涼幾乎滲透到我的臉上,我嚇得不顧工作人員的勸阻從入口跑出了爬行館。細長的東西比圓實之物更覺恐怖,比如蛇,耗子灰溜溜、油膩膩的尾巴,繩索,沾滿血跡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