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南京

首頁>地方頻道>南京>社會

滾滾熱浪中 他們的汗水成為滋潤百姓生活的“清泉”

a9aa6f8e-1e8e-48df-8046-d859709d202c.jpg.1

南京,快遞員吃冰棍解暑。 見習記者 劉 乙攝

16日,南京最高氣溫37℃、蘇州38℃、無錫38℃……江蘇省氣象臺發(fā)布今年首個高溫黃色預警,伴隨著副高西伸北抬加強,江蘇多地刷新入夏以來氣溫最高紀錄。

炎炎烈日下,記者與勞動者同行,見證他們用辛勤汗水保障城市正常運轉(zhuǎn)、市民生活便利、項目如期竣工。

體驗崗位:建筑裝修工

體驗地點:南京明發(fā)濱江小區(qū)

“上午10點之前還有點風,中午之后就是‘悶罐子’。” 16日中午12時,記者走進南京明發(fā)濱江236棟裝修工地,50多歲的石建紅正蹲在一個廚房墻角砌磚,他的弟弟石建清在做衛(wèi)生間防水,兩人光著膀子,汗如雨下,空氣中滿是粘合劑、多層板、背膠等裝修材料氣味。

溫度計實測室內(nèi)溫度是36℃。“工地上不能開電風扇,一開整個屋子灰都霧起來,眼睛睜不開。” 石師傅邊說邊出去打泥灰,一不小心,瓷磚在腿上劃了一道印子,出了點血。13歲就出來打工,這點小傷,對他來說家常便飯。

12點半,吃飯。飯用自帶的電飯煲煮熟,菜是半只烤鴨,還有瓶裝咸菜。“現(xiàn)在好,工資不拖欠,累完了就數(shù)錢!”石師傅說,他來自安徽望江縣,干一天工資 300多元,兒子在老家職高讀書,馬上就要來南京找工作。趁自己還干得動多干幾年,爭取幫兒子在南京買個房,生活有盼頭就不覺得累。吃完飯,石師傅就把頭對著水龍頭沖涼,沖完渾身濕漉漉地躺在客廳紙板上,下午兩點得接著干。

體驗崗位:環(huán)衛(wèi)工人

體驗地點:南京浦口區(qū)龍華路地鐵站

15日下午2點,浦口區(qū)龍華路地鐵站邊,記者陪著48歲的浦口環(huán)衛(wèi)工吳梅在街邊清掃路面。走在路上,只覺熱浪從地表蒸騰,雙腳像泡在熱水里。把溫度計放在地面,刻度直線飆升,最后停留在56℃。

吳梅的清掃范圍在公園北路的500米,從白云巷口到象山路口,每天2班輪班:早班5點到11點,下午班11點到5點,全年無休。吳梅是江浦街道拆遷戶,安置后一直在環(huán)衛(wèi)所工作,6年干下來,工資從最早的1000元多點,變成了現(xiàn)在的2200元。天雖熱,但夏季4個月,能多拿800元降溫費,這讓她覺得天熱有“熱”的好處。

“熱倒不怕,怕的是工作不被人理解。” 吳梅說,現(xiàn)在行人向地上亂扔垃圾的少了,工作量減輕了不少。但這個路段是交通要道,從早到晚車流滾滾,經(jīng)常有開車人往外扔礦泉水瓶或煙頭,有次她善意去提醒駕駛員,對方卻說“不扔垃圾你們清潔工全部要下崗”!還有人看到清潔工就長時間按喇叭催著讓道。吳梅說,這么高的溫度下,希望每個職業(yè)都能得到尊重,才能內(nèi)心里感到“清涼”。

體驗崗位:出租車司機

體驗地點:南大往返龍江大廈

16日早上8點,的哥李景福就出了門,兩天前他剛給自己的車子換了新的壓縮機,空調(diào)開到最大吹了幾分鐘,才把悶熱的車廂“冷卻”下來。氣象預報當天有37攝氏度,空調(diào)不靈光,乘客肯定不愿上車。上午11時,記者乘坐他的出租車時,他主動詢問:“能不能把溫度調(diào)高點?”從早到晚窩在車里吹空調(diào),李景福的膝關(guān)節(jié)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會酸疼不止。記者注意到,他特意把一個打籃球用的紅色護臂套在了左胳膊上,正好遮住被太陽曬褪皮的那一塊皮膚。在得到記者同意后,李景福把車內(nèi)空調(diào)從20℃調(diào)高到25℃,連說“舒服多了”。

從龍江大廈返回時,記者打到了紀星懷師傅的出租車。他說,大熱天開出租有個小竅門,就是要戴副黑色墨鏡,既能抵擋強烈的紫外線,又能盡量避開灑過水的柏油路面上水汽快速蒸騰對視線造成的干擾。

體驗崗位:西瓜攤點商販

體驗地點:南京同仁西街路口

“西瓜便宜賣了,8424包甜,一塊三一斤!” 15日下午2點半,玄武區(qū)吉兆營同仁西街路口的一處西瓜攤前,瓜農(nóng)陳偉坐在藍色帳篷和紅色大遮陽傘交叉搭建起的一小片陰涼下,大聲吆喝賣瓜。他的妻子徐晶不停地搖著扇子,邊扇風邊驅(qū)趕蚊子。

記者拿著溫度計去測量,瓜篷內(nèi)40℃,運瓜的面包車內(nèi)44℃。這樣的高溫下,夫妻倆每天凌晨3點多開車去六合裝西瓜,晚上11點收攤,辛苦可想而知。但陳偉卻說,希望天氣再熱一段時間,因為“天越熱,瓜越好賣”。一個小時里,瓜攤總共賣出4只西瓜,總共收入70多塊錢。

陳偉平時做油漆工,到了夏天就擺攤賣瓜,一年四季都不閑著,全家年收入有七八萬元。這個夏天,路口的這幾平方米的帳篷就是他們賣瓜和生活起居的小天地。徐晶說,南京專門給外地人設(shè)了西瓜攤,比以前“打游擊”安定多了,旁邊的水果店還給拉了根電線,方便多了。每天傍晚是西瓜最好賣的時間段,為了多賺點錢,他們守著瓜攤不舍得吃瓜解渴,從早到晚,只有顧客挑剩的半個瓜,他們才會自己吃。

體驗崗位:餐飲店廚師

體驗地點:南京漢口西路常家餛飩店

沸騰的水在鍋中翻滾,灶臺下兩個火爐火苗湛藍,27歲的常風就一直站在灶臺前,熟練地撈餛飩,肩膀上搭著一條毛巾,每隔十幾秒,就拉過來在臉上抹一把汗。被汗水打濕的衣服緊緊貼在身上,感覺都能擰出水來。

“你身上沒有打火機吧,溫度太高,我前幾天把打火機揣在身后的褲兜里,都已經(jīng)爆了3個了。”趁著間隙,常風對記者說,做餐飲第一條就是要不怕熱,灶臺前一天要站上7個小時。這樣的環(huán)境下需要不停地補充水分,不然很容易中暑。他一天要喝六七瓶冰紅茶。這個店每年的門面租金要一萬多,店里最便宜的一碗餛飩只要6元錢,一個月要賣上千碗餛飩才能收回成本。但就靠著一碗一碗的煮餛飩,他家已經(jīng)在南京開了七個分店。

溫度到底有多高?記者把溫度計放在灶臺上,只過了三分鐘,溫度計顯示已經(jīng)超過了50℃!為防止爆表,記者趕緊將溫度計拿開。

體驗崗位:外賣小哥

體驗地點:南京市兒童醫(yī)院門口

天越熱,人們越不愿出門,很多市民選擇通過手機APP享受送餐上門的服務。大街小巷里,隨處可見穿著黃色、藍色或紅色工作服的“外賣小哥”。

24歲的譚浩彬是美團外賣的送餐員,今年是第一年做這份工作。 “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別人的‘飯點’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由于工作時間不長,不熟悉路,他一天只能送20多單。送一單有7塊錢,但如果送晚了會被扣一半錢。

“肯定要把外賣送完了我們才能吃,一般下午2點多鐘,忙的時候要到下午三四點才吃‘午飯’。”譚浩彬笑著說,送外賣最怕兩件事,一是外賣送到地點卻聯(lián)系不到顧客,站在大街上暴曬的滋味不好受;二是怕投訴,一個好評只給獎勵5角錢,但一個差評會被扣50塊錢,半天就白干了。16日中午12時,記者陪著譚浩彬在南京市兒童醫(yī)院門口,等一位顧客足足等了一刻鐘。

體驗崗位:冷庫工人

體驗地點:蘇州市南環(huán)橋市場冷庫

38℃的大熱天,在-18℃的車間里工作是啥感受?16日,記者來到蘇州市南環(huán)橋市場冷庫,體驗了一回冷庫工人的“冰火兩重天”。

上午8點,一輛從山東來的冷藏貨車經(jīng)過一夜的行駛,運來28噸冷凍雞胸肉。記者到達時,夏來發(fā)和其他3位工人已經(jīng)工作了1個小時。4個人各自開著叉車,輪流將凍肉送入冷庫。

用于保存肉制品的屬于低溫冷庫,常年保持在-18℃。厚重的鐵門一拉開,一陣白霧裹挾著寒氣撲面而來。記者穿著短袖走進去,每走一步都感覺腳底下發(fā)黏,沒走幾步就退了出來,太冷!披上棉衣,還是冷。剛掏出筆準備記錄,筆桿上就凝結(jié)了一層水汽。“你以前沒待過,肯定受不了。”夏來發(fā)說,他們干活,先圍上腰帶,再穿上棉襖、棉褲,最后還要戴上帽子、口罩,然后才會進入冷庫。

這一身冬天的打扮,要把所有的活干完才能脫下。28噸、2800箱,一倉板能裝80箱,一共需要進出35次,至少兩個多小時。每次在冷庫里面待3分鐘,出來裝上貨又得重新進去,根本沒時間休息。忙到上午10點,工作告一段落,工人們都沒有急著褪去厚外套,稍微緩一緩才敢脫,不然冷熱變化太快,身體吃不消。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547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