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買回一盒淀粉?南京警方摧毀一特大制假售假保健品團伙
南報網訊 (通訊員 鼓公宣 趙柏戀茹 記者 朱靜)一盒淀粉賣給消費者4000元,近日,一特大制假售假保健品團伙被警方摧毀。
歷時半年,兵分5路,警方遠赴西安、許昌、濰坊、泰州等地抓獲嫌疑人16人,搗毀制假售假窩點8個。
一起投訴揭開假冒保健品黑幕
納豆激酶是在納豆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環(huán),軟化和增加血管彈性等作用。在預防、治療心腦血管栓塞癥及栓塞性老年癡呆癥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是一種被中老年人所熟知的保健品成分,在市場也具有一批數量較大且穩(wěn)定的顧客群。
家住鼓樓區(qū)的張女士服用某品牌的納豆激酶膠囊已經快3年了,可是最近她發(fā)現好像不怎么起作用了。
“以前吃這個藥,血壓、血脂指標都能向正常值靠攏,可是今年以來,我發(fā)現這藥吃了以后不起作用了,到醫(yī)院一查,血壓血脂還是高。”于是張女士找到該公司經理王先生。
仔細詢問下來,張女士稱藥是今年3月在門店購買的。然而據總公司反映,這種納豆激酶膠囊原產地是加拿大,公司作為其在華唯一代理,簽訂的合同早在2014年已經到期了,庫存的貨絕對不可能賣到2016年。可張女士又確實是在門店購買的,那么究竟哪個環(huán)節(jié)出錯了呢?
為了查明真相,公司將張女士購買的膠囊回收檢驗,結果大吃一驚。“這個膠囊從外包裝上看與真的所差無幾,但是藥品的成分卻是90%的糊精,加上極少量的納豆激酶,且缺少真品中含有的另一成分輔酶Q10,這個成分是促進納豆激酶被身體吸收的催化劑。”
經檢測,張女士所購買的其實是假冒偽劣產品,糊精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該假藥吃了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是也起不到藥效。據張女士說,該保健品的售價與真品差不多,也就是說像張女士一樣的客戶花了4000元買回家的竟是一盒淀粉。
王經理立刻向鼓樓公安分局食藥環(huán)大隊報案。
遍布全國的制假售假網絡
該案受到了包括江蘇省公安廳食藥環(huán)總隊及南京市局食藥環(huán)支隊的高度重視,省廳食藥環(huán)總隊要求對該案深度調查,徹底摧毀制假售假源頭窩點。
警方立刻對銷售該假藥的各門店進行控制、調查。“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南京6家銷售該假保健品的門店均指向同一個供貨商,范某,女,原為該公司銷售員。”鼓樓公安分局食藥環(huán)大隊辦案民警張帆介紹說。
然而警方在調查范某時并未發(fā)現其出入任何加工點,懷疑其還有上家。在尋找范某上家的過程中,警方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范某表面上是出售平衡車等物,有實體門店和網店,因此有大量的物流往來,很難從中查找到制假售假的源頭。”為此,警方對范某近半年的物流往來做了大量的篩選和分析。最終發(fā)現,在眾多頻繁的快遞往來中,有一份來自山東濰坊的物流時間相對比較固定。“差不多一個月一次,而且每次貨物量很大。”
警方立刻奔赴濰坊,趕到該快遞單上的地址處,通過調取取貨時的監(jiān)控,掌握了位于山東濰坊的上家劉某。
通過劉某,警方層層抽絲剝繭,歷時半年,五赴濰坊,遠赴陜西西安、河南許昌及江蘇泰州,最終梳理出這個遍布全國的制假售假網絡。
該犯罪團伙采取制作與銷售分開的經營模式,長期銷售偽劣產品,已呈現出規(guī)?;⒕W絡化現狀。經查,2015年以來,犯罪嫌疑人范某伙同劉某、姜某等人生產假冒南京某公司進口經銷的納豆激酶保健食品,從陜西西安購進原材料、在山東濰坊異地加工生產,在泰州貼標打碼后,范某等人利用其在南京某公司任職期間建立的銷售網絡,騙取老年人信任,大肆銷售假冒偽劣納豆激酶膠囊獲利。
經過充分的前期偵察,該犯罪團伙的上線、制作銷售地點、倉庫、發(fā)貨地點以及犯罪團伙的活動規(guī)律已摸清,抓捕時機已成熟。為防止犯罪嫌疑人通風報信、銷毀證據,專案組針對每個涉案犯罪嫌疑人都制訂了具體詳盡的抓捕計劃,并開始了對主要犯罪嫌疑人、主要犯罪窩點的全方位監(jiān)控。
4月13日下午2點,隨著一聲令下,西安、濰坊、泰州、南京等地的10個窩點同步收網,百余名警力實施抓捕。以范某為首的16名涉案團伙成員悉數落網,同時,警方搗毀制假售假窩點8個,現場查獲制假設備8臺、電腦設備11臺,偽劣產品成品、半成品2000余盒,扣押涉案物品共計23箱次,涉案金額200余萬元,為企業(yè)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
5元一瓶的假保健品賣300多元
據范某交待,她原是該公司的銷售員,很清楚市場上具有相當一批穩(wěn)定客戶群??墒?014年因為各種原因,公司終止了代理,于是范某便盯上了這塊“大蛋糕”。
在這個制假售假網絡中,所有制假點的人員都是范某通過網絡一對一的結識,彼此之間都不認識也沒見過面,聯系他們唯一的紐帶就是范某。
該團伙最終制成的產品90%都是糊精,成本一公斤330元,如果按照所標示的每瓶25.68克算,那么至少可以裝40瓶,12瓶為1盒,1盒的售價為4000元,裝膠囊的成本是一顆7分錢,估算下來實際一瓶膠囊的成本約為5元,而售價卻高達300多元。截至案發(fā),涉案金額已達200萬元。
“范某將真的藥提供給李某,要求他按照這個成色制作。李某有一家生產豆制品提取物的公司,但并不具備提取納豆激酶的生產資質,也沒有貿易流通和生產許可證。李某按照范某提供的參照物,反復實驗配比,為了與真藥的顏色相似,還將生糊精加工成熟糊精,已達到更深一點的顏色要求。此外李某在沒有經過任何檢測的情況下以公司名義出具了假的產品合格證。”張帆介紹說,根據《食品安全法》第35條規(guī)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
5月中旬,范某、李某、劉某等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已被檢察院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