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民政廳公示2024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chǎn)名單,蘇州高新區(qū)獅山橫塘街道橫塘渡入選。
橫塘古稱橫塘渡,胥江、越來溪在此合流,為京杭大運河重要轉(zhuǎn)運之地。渡口附近有橋,名普福,橋上建亭,俗稱亭子橋。《橫溪錄》中記載:“通衢也,水南北為縱,路東西為衡?!苯?jīng)由橫塘渡,可達石湖、楓橋、滸關、閶門、胥門、太湖等地。
作為重要的渡口,橫塘渡是古人游湖入山要道,由此北上,經(jīng)楓橋折東,可至閶門,由楓橋折西,可至滸墅關、經(jīng)望亭直達京杭大運河的北口——鎮(zhèn)江;由此南下,經(jīng)越來溪至石湖,再由石湖東出,入東太湖,可至湖州;由此東出胥江至胥門,再由胥門拐南折東而下,經(jīng)平望、嘉興直達京杭大運河的南口——杭州;由此西出,經(jīng)胥江至木瀆,由胥口入西太湖,可至西山、宜興、長興。
橫塘作為運河樞紐,是京杭大運河最早開挖的一段。西晉左思《吳都賦》記載:“橫塘查下,邑屋隆夸。”可知彼時橫塘一帶已有居民雜居,居民出行皆從古渡來往,錯落繁華。
悠悠運河,南來北往的漕運十分繁忙,商賈騷人會聚于此,給景色優(yōu)美的橫塘帶來了繁華和詩意,到清代更是商市熱鬧,茶館林立。“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薄澳昴晁涂蜋M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睓M塘渡一度成為文人墨客出游首選,眾多文人墨客筆下均可窺見其身影。
保護地名文化遺產(chǎn),首先就是要保護它的生態(tài)。近年來,經(jīng)過治理和提升,大運河獅山橫塘段兩岸綠樹成蔭、芳草棲息,是橫塘片區(qū)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城市的重要生態(tài)功能帶。作為蘇州“運河十景”之一,橫塘驛站也修繕一新,與一旁的彩云橋相映成趣,橫塘渡正書寫著運河新故事。
橫塘渡以其運河文化滋潤著一代代獅山橫塘人,孕育出獅山橫塘獨有的文化特色。近年來,街道高度重視運河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工作,通過《家住運河邊》攝影展、“走大運·享非遺·向未來‘年在高新’——新年走大運·運河健步走”等特色主題活動,進一步彰顯大運河畔的不同精彩,傳承大運河文化,書寫新時代運河文化故事。
圍繞大運河文化,各社區(qū)開展主題文化活動,通過手工制作、科學實驗、撿拾行動等形式,讓大運河文化走出書本,讓更多居民加入“運河守護人”隊伍,讓人們能更好地體驗、參與、互動。
接下來,獅山橫塘街道將進一步挖掘和保護地名文化遺產(chǎn),引導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地名文化宣傳,賡續(xù)城市歷史文脈,講好獅山橫塘地名文化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獅山橫塘地名文化,不斷增進對地名文化的情感認同,主動參與到地名文化保護和傳承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