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網絡布局不斷完善,國省干線全面提升改造。合安高速擴建、機場高速、環(huán)巢湖公路等建設全面完工,合銅、合淮等5條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全面開工。
——港航設施建設加快,貨運量增長翻倍。合裕線、店埠河、派河整治一期工程等航道整治完成,引江濟淮工程積極推進,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主體工程建成。
勾勒大城風范 “一刻鐘”交通格局形成
幾年來,合肥城市道路建設馬不停蹄,城市路網體系不斷完善,公共交通建設快速推進,城市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道路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提升。市區(qū)道路長度達到了2140.29千米,道路面積5849.88萬平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了16.4平米。
路網基本形成了“環(huán)形+放射+方格網”的總體格局。
其中快速路建設成效突出,長度達316.3公里,合作化路高架、阜陽北路高架、銅陵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徽州大道高架等5座高架騰空而起,全市九大高架與暢通一、二環(huán)路網無縫銜接,真正實現了“一刻鐘”交通格局。
——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展開,公交都市初顯成效。
軌道交通1、2、3號線相繼開建,同步開展軌道交通4、5號線路前期研究工作。
●1號線預計于2016年12月試運營
●2號線預計于2017年6月試運營
精品城市建設
伴隨著合肥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合肥大建設更加注重精細化,更加注重城市品質,合肥拉開了精品城市建設之幕。
2015年1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在調研大建設時要求,城市建設要拉高標桿,向滬寧杭學習,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城市特色。
2015年3月4日,全市精品城市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要求全面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水平,持續(xù)提升城市品質,以更高標桿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創(chuàng)新高地”。
2015年5月22日,合肥市政府辦公廳批準成立了合肥市精品城市建設領導小組。
2016年3月7日,合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黃山路精品城市建設規(guī)劃方案。
2016年4月26日,合肥市政府批復2016年精品城市建設計劃。
2016年5月《合肥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1~2020年)》正式獲國務院批復。未來5年,合肥城市發(fā)展目標為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全國有影響力的區(qū)域性特大城市。預測2020年中心城區(qū)常住人口規(guī)模為360萬,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60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打造現代生活
用超前的眼光,打造現代化市政。幾年來,合肥市政公用設施堅持適度超前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模式,取得了顯著成績。
——市域城鎮(zhèn)供水系統(tǒng)基本建成,主城供水設施取得跨越式發(fā)展。供水范圍擴大,實現向長豐、新橋機場、吳山和楊廟等周邊鄉(xiāng)鎮(zhèn)供水。合肥市擴建六水廠,新建七水廠,新增供水規(guī)模80萬m³/日。合肥全市總供水能力約180萬m³/日,日最大供水能力150萬m³/日。
供水管網總長5171千米
——供熱能力提升,服務范圍擴大至市城區(qū)范圍。合肥市區(qū)集中供熱能力達到2065t/h,集中供熱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米。供熱范圍由二環(huán)內區(qū)域、政務區(qū)、經開區(qū)、高新區(qū)擴大到整個合肥市城區(qū)范圍,服務范圍覆蓋不斷擴大。
全市天然氣供應量達到7.73億m³
——供氣能力提升,管道基本覆蓋主城區(qū)并向四周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