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在杭州西站南側(cè)“金手指”城市綜合體建設工地里,52歲的朱少忠抹了一把又一把汗,他身后龐大的樁基機械轟鳴不止,響聲裹挾著熱浪撲面而來。記者遞過去的冰飲料瓶壁迅速凝出水珠,他接過仰頭猛灌一大口,汗珠沿著安全帽帶滾落。
由杭州交投集團西站樞紐公司建設、中建五局承建的杭州云門公園二期工程,自今年4月樁基建設開始,很快就進入到了高溫炙烤的日子?!肮さ厣细苫睿剂晳T了?!敝焐僦艺f,“前兩天大家剛說要是工地上能有個涼茶攤就好了,你看,這不很快就支起來了!”
清涼棚提檔升級
不定期供應棒冰和飲料
“以前?以前哪敢想空調(diào)!”朱少忠?guī)煾瞪ひ舸种兀Я艘豢诎舯?,回憶道:“(上世紀)90年代初那會干活,住的是油毛氈蓋的毛竹片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刮小風。”
如今,集裝箱板房內(nèi)空調(diào)送著涼風,空氣能熱水器24小時保障熱水,今年夏天,因為工友們一句話,工地清涼棚還提檔升級了——中建五局一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西站站南公園二期項目負責人金明告訴記者,入夏以來,高溫不止,項目部通過采取錯峰工作的方式減少高溫作業(yè)時間,并開展“送清涼”工作,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的同時,為工友們的健康和權(quán)益保駕護航。連續(xù)高溫下,清涼棚里除了常備綠豆湯、藿香正氣水外,還會不定期送來棒冰和飲料。
這一“人性化”的轉(zhuǎn)變,朱師傅感觸極深:“十來年前工地里空調(diào)才慢慢普及,午休避高溫也是這五六年才有的事,現(xiàn)在工地上還有個升級的清涼棚,很不錯?!?/p>
輾轉(zhuǎn)全國各個工地30年,如今朱師傅兩個兒子已在杭州安家立業(yè),一個做外貿(mào)、一個干酒店。當記者問這位老樁基工還有沒有其他心愿時,他粗糙的手無意識地摩挲著安全帽,吐出六個字:“平平安安就行?!?/p>
民工學校開課在即
托住年輕人的成長夢想
當朱少忠回憶起曾經(jīng)風雨飄搖的工棚,一旁的工友、年輕小伙譙錦超睜大了眼,那是他無法想象的舊事。
27歲的譙錦超已在電工崗位上干了7年,他渴望成長,夢想未來也能拉起一支隊伍,托起一個家庭。
這渴望背后是青春無處安放的焦慮。湖南老家的父母催婚催得緊,問他何時成家立業(yè)。他聲音輕了些:“以后想把家安在哪里?那肯定是要回老家長沙的,但要先干點事情出來?!?/p>
當記者問及帶隊需要什么能力時,他脫口而出:“首先要看得懂圖紙!”那張薄紙承載著他沉甸甸的向上渴望。
這份渴望與心愿,也并非遙不可及。記者了解到,杭州西站站南公園二期項目的民工學校已選定地址,師資力量也已確定,目前正在排課,開課在即。在那里,譙錦超將慢慢學會看懂圖紙,學會如何管理隊伍。
一張能看懂藍圖的培訓課桌,一瓶觸手可及的冰涼飲料,一句“平安下工”的踏實承諾……當城市在工人們的手下飛速成長,我們也欣喜地看見,更多人在俯身傾聽這些沾滿塵土的人的心跳,默默托舉起每一份烈日下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