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www.ahwang.cn)訊合肥人陳從兵今年 44歲, 他白天是一名外賣小哥, 晚上又是西園街道的巡邏隊員, 一天打兩份工, 還要照顧半邊中風的父親。在他精心照料下, 早年癱瘓在床的父親, 如今靠著拐杖已可以緩慢行走。他說, 這一切都是為人子女應盡之責。
照顧父親飲食起居
陳從兵住在合肥市牛奶廠公司宿舍, 父親住在一樓, 他一家三口住樓上。白天, 他會給父親做好飯, 再出去送外賣, 晚上回來給父親洗過澡, 休息一會又要去街道巡邏。這樣的日子, 陳從兵早就習慣了。
1985年, 母親因心臟病離世后, 父親一人拉扯兩個兒子生活。高中畢業(yè)后, 哥哥外出打工, 陳從兵初中畢業(yè)開始送牛奶掙錢。
1996年, 父親突然中風癱瘓在床, 二十歲出頭的陳從兵辭去工作貼身照顧。按照醫(yī)囑, 陳從兵堅持每天為父親按摩一小時, 把父親不能動彈的左半邊身體揉搓發(fā)熱,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最難的是洗澡。父親不能動彈, 脾氣也漸長, 有一次父親不想洗澡, 突然拿起手邊的拐杖, 朝陳從兵的頭部打去,陳從兵的頭上被打出一道口子, 至今還可以隱約看到疤痕。
長期未工作, 經濟壓力也大了起來, 父親的醫(yī)藥費是一筆大支出。陳從兵在火車站附近找了一家物流公司, 做起了打包、 扛包的工作。“那時真的很辛苦, 當時都不知道怎么堅持下來的。” 陳從兵回想當時, 都有些佩服自己。
父親慢慢可以行走
在陳從兵的精心照料下, 父親慢慢可以站立了, 陳從兵每天晚飯后陪父親在門口走動一會。長期堅持下來, 如今,父親已經可以自己拄著拐杖出門了。
昨天下午, 記者來到陳從兵家中, 老父親陳國祥正坐在家門口休息, 旁邊放著一根拐杖, 父親一直用右手揉搓著不能動彈的左手。家中陰暗破舊, 里面只有一臺老式的電視機, 但一切看上去井井有條、 整潔有序。
“這些年, 多虧兒子照顧得好。” 說著說著, 陳國祥不禁有些哽咽。陳國祥說, 媳婦對自己也非常孝順, 衣服都是她回來洗, 自己愛吃鯽魚, 隔個兩三天兒子和媳婦就做上兩條魚, 中午和晚上各一條。
鄰居也跟記者夸贊陳從兵。“他是我父親, 我不管誰管呢, 不管日子多難過, 我也不會丟下他。” 陳從兵說,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女兒乖巧懂事, 對爺爺尊重孝順, 這讓他十分欣慰。 王長林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記者 朱慶玲/文 馬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