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沿著防波堤行駛數(shù)公里,終于看到華電贛榆LNG項目現(xiàn)場。這是一片巨大的陸地,由大小石塊組成的護岸和防波堤護衛(wèi)著這里,一條數(shù)公里的輸泥管道從遠處一直延伸到眼前,裹挾著泥土和石塊,演繹著“滄海變桑田”的傳奇。江蘇華電贛榆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陶崢嶸介紹,目前,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建設碼頭工程的陸域部分,即通過對海面上的港池挖泥進行吹填,從而形成陸域。該項工作從2023年10月底開始,目前已經(jīng)吹填450萬立方米,完成整體進度的92%,預計3月中旬形成完整的陸域。
據(jù)介紹,作為省市重大項目,華電贛榆LNG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4億元,用地面積439.5畝(含填海造地412.65畝),主要建設LNG碼頭、接收站、外輸管道、預留冷能發(fā)電等內(nèi)容。陶崢嶸表示:“項目全部建成以后,每年外輸天然氣42億立方米。”
不遠處,挖掘機和推土機正在開足馬力工作。挖掘機在400多畝面積的土地上顯得很渺小,吹填出來的土地高低不平,挖掘機鏟起石塊和堆積出來的沙土填往坑洼處?!按堤罟ぷ骱屯恋仄秸ぷ髟谕竭M行。港池原有的深度大約在海平面以下6米到7米,我們需要通過疏浚吹填,讓港池深度可以達到海平面以下13.6米,滿足船舶停靠的要求,同時也把泥沙吹填到陸域,一舉兩得。”陶崢嶸補充道。在遠處,幾臺推土機把挖掘機整理好的地面碾壓和推平,保證吹填土地的平整和結(jié)實度。
極目遠望,海面上幾艘工作船正在一刻不停地工作。陶崢嶸介紹,這是絞吸船,是吹填工作的“關(guān)鍵”。通過航拍裝置可以看到,海面上黃色的絞吸船裝有泥泵和吸泥裝置。絞吸船上立有兩根鋼柱,交替插入泥土中進行移動,錨纜拉動船,左右擺動實施挖泥作業(yè)。工作時,船體用絞刀絞松水底泥土,再用泥泵將泥漿從吸泥管吸入,經(jīng)輸泥管送到岸上,完成吹填工作。
“這個項目是電力央企華電進軍LNG行業(yè)的全國首個項目,也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江蘇第一個獲批的圍填海接收站項目,此項目將建設全省首條海底輸氣管道?!碧諐槑V說。預計該項目在2027年建設完成,全面投產(chǎn)后,預計年產(chǎn)值120億元,稅收10億元,提供就業(yè)崗位19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