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舟山積極構建“海陸空”急救體系
海島飛來“120”
“感謝便捷的直升機救援,讓爺爺平安度過這次危機?!苯?,看著病床上已化險為夷的爺爺,孫女小馨滿眼都是感激。不久前,家住舟山市普陀區(qū)六橫島的小馨爺爺因心梗病危,通過空中轉運,僅17分鐘便從六橫島抵達舟山本島的普陀人民醫(yī)院,第一時間接受搶救,轉危為安。
與時間賽跑,飛架空中“生命橋梁”,這個成功救治的事例,是舟山結合海島實際構建“海陸空”急救體系的縮影。
由于基層醫(yī)療急救能力弱、島際交通不便,舟山偏遠海島群眾一度面臨“急救難”困境。“島際之間轉運耗時長,尤其偏遠海島,有的要兩至三個小時?!敝凵绞屑本戎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急救不‘急’,就會影響群眾生命安全。”
為爭奪救治“黃金時間”,今年以來,舟山市加快布局“低空+醫(yī)療”應用場景,完善島際急救轉運??战煌ūU蠙C制,在人口集中的離島規(guī)劃設置直升機停機坪,并利用5G、AR等數(shù)字化手段,加強院前信息傳輸,推動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有效銜接,實現(xiàn)“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提升急救效率。同時開通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大幅縮減取血時間,強化緊急用血保障,為患者爭取更多救治時間。
舟山還將空中救援范圍從島上拓展至海上,極大提升了海上作業(yè)時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效率。漁民李阿伯對此深有感觸。今年2月,李阿伯在朱家尖以東約50海里的漁船上作業(yè)時,不慎被纜繩擊中下肢,創(chuàng)口長15厘米。直升機用時約30分鐘把他送至舟山醫(yī)院,比海陸轉運節(jié)省超3個小時。隨行的醫(yī)護人員第一時間評估傷情,醫(yī)院同步開展救治準備工作,最終保全了李阿伯下肢主要功能。
暢通生命線的同時,舟山還織密急救網,積極打造“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醫(yī)學救援通道。舟山市衛(wèi)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舟山各縣(區(qū))均已設立運行急救站(分中心),急救點達27個,急救半徑基本達到城區(qū)3.5公里、農村8至10公里標準,院前急救平均反應速度居全省前列。此外,舟山與寧波突破屬地限制,強化甬舟院前急救一體化建設,實現(xiàn)兩地邊際地帶院前急救無縫銜接。
據統(tǒng)計,今年以來,舟山已開展空中救援15起、島際轉運226次、海上轉運55次,醫(yī)生隨船出海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