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媳婦李慧芳照顧婆婆李桂香。
臺傳媒記者王媛媛文/攝
“這家的子女真孝順,把癱瘓在床的老娘照顧得這么好!”在椒江區(qū)前所街道圓山社區(qū),90歲老人李桂香5個兒女的孝心孝行被村民們傳為佳話,其中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四子王寶國與妻子李慧芳。
日常陪伴,把孝心和愛揉進光陰里
李桂香育有三女兩子。三個女兒嫁得遠,四子王寶國夫妻與她住在一處,因此日常起居主要由夫妻二人照顧。
24年前的一場中風(fēng),讓李桂香的世界定格在病榻之上。
李慧芳二話不說擔(dān)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20多年來,重復(fù)著喂食、護理、擦洗、翻身、梳頭、剪甲等看似簡單卻無比繁瑣的動作,無微不至,毫無怨言。
每日天剛蒙蒙亮,李慧芳就起床了。為全家人準(zhǔn)備早飯,給婆婆梳洗、穿衣、喂飯喂藥,再快速幫婆婆整理床鋪……一切安排妥當(dāng)后,她又急匆匆騎車去上班。
李慧芳的午休時間短,午飯便由王寶國準(zhǔn)備?!皨?,要換紙尿褲嗎?”中午一回家,李慧芳總要檢查一下婆婆的紙尿褲,“尿了拉了要趕緊換掉,老人家說不出話,捂著難受。”有時忙著給老人清洗、喂飯,李慧芳顧不上吃頓飽飯,又慌忙出門上班了。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李慧芳一天天的細心照顧,讓她和婆婆之間產(chǎn)生了默契,只要婆婆一個神情,李慧芳就能看懂她的感受和想法。
“她坐臥難安,多半是尿了拉了要換尿不濕;眼睛不住地往外看,就是想讓我們推她出門看看……”李慧芳一邊給婆婆喂飯,一邊細說照顧婆婆的“秘訣”。
2019年,李桂香的丈夫去世。“公公走了之后,婆婆十分孤單,但我們更擔(dān)心的是婆婆一個人住在一樓,夜里有啥需要幫忙的也沒人知道。”李慧芳和丈夫商量決定,買來護理床,將床鋪搬進婆婆的房間。
王寶國看著勞累的妻子,時常覺得過意不去?!皩殗悄腥耍疹檵寢尶傆胁环奖愕牡胤?,我是他媳婦,我不干誰干?!崩罨鄯紨[擺手,推開王寶國伸過來幫忙的手,“媽健康的時候,也幫我?guī)尴匆路患胰瞬徽f兩家話,都是我應(yīng)該做的。”
孝心傳遞,“待大人好,就是有?!?/strong>
走進李桂香的房間,絲毫沒有癱瘓老人住處的異味,枕巾潔凈散發(fā)著肥皂的清香,電視畫面停留在老人愛看的頻道。這些細節(jié)讓在社區(qū)工作了十幾年的周曉麗驚嘆:“臥床20多年的老人,衣服整潔,頭發(fā)蓬松,連指甲縫都透著光潔。”
由于常年操勞,李慧芳患有腰肌勞損等慢性病。即便腰疼得最厲害的時候,她也不放心婆婆,堅持親自幫婆婆換洗。
在李慧芳的言傳身教下,其子王愷迪深知母親的不易與偉大,經(jīng)常盡力幫忙照顧奶奶。每當(dāng)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時,他都會默默地接過家務(wù),說:“媽,您歇會兒!交給我吧!”周圍的鄰居看在眼里,也都被李慧芳這24年的堅守深深感動。在她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家都熱情給予幫助。圓山社區(qū)也一直關(guān)注和支持李桂香一家,不定期走訪,詢問困難和需求。
天氣轉(zhuǎn)暖的傍晚,王寶國夫妻會推著李桂香到廣場上看街坊們跳廣場舞,如同五六十年前,李桂香帶著他們兄弟姐妹在夏夜的星空下講故事、唱童謠?!啊笕撕糜懈!?,這是我娘年輕時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倍畠和跸删彰赣H爬滿皺紋的臉頰回憶道,“我媽當(dāng)年一邊拉扯著5個子女,一邊照顧我奶奶直至她去世?!?/p>
當(dāng)善與孝成為血脈里的基因,歲月自會還以最溫暖的饋贈?!拔夷飳λ牌诺男㈨?,讓她收獲了一個孝順的兒媳婦,這或許就是福報吧!”王仙菊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