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駐山東臨城的2000多名日本鐵道警備大隊和鐵甲列車大隊的日軍,卻遲遲不肯繳械,想借夜色乘火車,去徐州向國民黨軍隊投降。而附近的沙溝鎮(zhèn)還駐有偽軍一個團,也妄圖負隅頑抗。
在我黨強大的政治、軍事攻勢下,1945年12月,困守在臨城沙溝車站千余名日軍正式向魯南鐵道游擊隊投降,史稱“沙溝受降”。
臨城即今天的棗莊市薛城區(qū)。為了解身邊的紅色資源,2025年8月,青島大學德雷克聯(lián)合學院學生組成“星火新程”實踐團,以“薪傳赤子心、鄉(xiāng)述家國情”為主題,走訪棗莊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體驗基地,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現(xiàn)場實踐活動,制作短視頻《沙溝受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通過查閱史料,實踐團成員深深地感知:勝利來之不易。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駐臨城的日軍憑借在鐵道旁集結(jié)的優(yōu)勢,不肯放下手中的槍炮。他們龜縮在鐵甲車上,固守沙溝車站,號稱只向國民黨軍投降。在八路軍魯南軍區(qū)領(lǐng)導下,魯南鐵道大隊大隊長劉金山、大隊政委鄭惕深入虎穴,與敵兩次談判,展開政治斗爭。同時,扒掉了沙溝車站前后的鐵路,開展困敵斗爭。
在實地研學中,實踐團成員還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為堅決執(zhí)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我魯南軍區(qū)一方面先行消滅了沙溝偽軍,震懾日軍;一方面從軍區(qū)警衛(wèi)營抽調(diào)兩個連的部隊,化裝成鐵道大隊隊員前去助威,確保受降過程安全順利。
12月1日下午4點,走投無路的日軍不得不向八路軍投降。日軍鐵甲列車大隊長太田和日軍代表小林,分別把自己的指揮刀交給了魯南鐵道大隊政委鄭惕、大隊長劉金山。沙溝受降,日軍共交出山炮2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130多挺、步槍1400多支、照相機70多架、手槍數(shù)十箱、子彈百余箱。
沙溝受降以“地方游擊隊受降正規(guī)日軍”的罕見案例,將屬于棗莊的獨特榮光,鐫刻在“正義必勝”的歷史豐碑上。在研學中,青島大學德雷克聯(lián)合學院“星火新程”實踐團成員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魯南鐵道游擊隊“拆軌困敵、談判攻心、化裝威懾”的斗爭策略,“不費一彈迫降日軍”的史實,一方面敘述著鐵道游擊隊的赤膽忠魂,一方面以鐵證,讓莘莘學子感受到薪火相傳的火紅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