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擺渡”線行駛在鄉(xiāng)道上。
公交司機張凱在為公交車消毒。
3月20日上午9:40,合肥公交集團第四巴士公司駕駛員張凱駕駛著一輛棕色公交車,準時出現在長豐縣吳山鎮(zhèn)。沿著合淮路,途經14個站點,將21名乘客一一接到后,送往合肥市博極血液透析中心。下午4:50,張凱又出現在醫(yī)院門口,接上完成透析的乘客,將他們平安送回,再回到市區(qū)。
27公里穿梭中的溫暖守護
戴上口罩,將車子擦洗干凈,噴上酒精消毒。每次發(fā)車前,張凱都會做足功課。
上午9:40,公交車抵達位于合淮路與吳王大道交口,接上毛阿姨;5分鐘后,68歲的陳奶奶也上了車……車輛行駛過程中,張凱還會不時從車內后視鏡望望,觀察車內大家的狀態(tài)。一直到最后一站,所有人全部上車。
知道65歲的張奶奶患有低血糖癥,張凱總是貼心地在車上備著糖果以備急用;見到坐輪椅的乘客靠近,他熟練地停好車,打開車門,彎下腰,動作輕柔地將乘客攙扶上車,又利落地下車把輪椅收好放進車廂,還不忘遞上一個口罩,關切地說道:“最近感冒的人多,您要做好防護”。
張凱手機里,存著每一位乘客的姓名、聯系號碼和住址。
張凱的手機里存著每一位患者的姓名、聯系號碼和住址。
前段時間長豐吳山鎮(zhèn)農歷“二月二”傳統(tǒng)廟會,百花街臨時封路管控過不去。張凱一個一個地打電話,告訴大家在哪個路口等,就近接上車。
“早上8:10左右,到廬州公園附近的公交停保場做好準備,再發(fā)車。送完乘客接近中午11:00,下午4:50去醫(yī)院接他們,等回到市區(qū)停保場已經快晚上7點。”在張凱這里,每天的時間都是以分為單位計算。“他們身子弱,在冷風里多等一分鐘都可能會不舒服。”
連接鄉(xiāng)村與城市,這條“吳山-博極”的“透析專線”全長27公里,單程一個小時,已經開通了一個半月。
每周二、周四、周六三天,張凱在這條“生命專線”上來回穿梭,風雨無阻。
尿毒癥患者在路邊等待“生命擺渡”線。
“一頭是家,一頭是希望”
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療,對程玉琴來說,就像是一場與死神爭奪生命的馬拉松,已經跑了12年,不容間斷。
一頭是長豐吳山,一頭是醫(yī)院。
“對我來說,一頭是家,一頭是希望。”一開始,程玉琴在安徽省紅十字會醫(yī)院做透析,每次早上6點多出門,轉3趟公交近2小時才能趕到醫(yī)院,上機透析4小時后,再轉公交回家。
坐在車上望著窗外,陽光穿透盛開的油菜花田,程玉琴松了一口氣。“現在家門口就能坐上專線,不用風里雨里等車,人也舒服。”
上午10:30,公交車準時抵達崗集鎮(zhèn)合黃路口。老楊拄著拐杖,被妻子攙扶著,在張凱的幫助下,挪上了公交車。
因為糖尿病并發(fā)癥,老楊雙眼失明,還需要定期透析。妻子隨身挎包里帶著小馬扎。“他行動不便,走幾步就累了,需要不時坐坐休息休息。之前每次要打車去醫(yī)院,經濟負擔不輕。專線開通后,省心多了。”
到達醫(yī)院,公交司機張凱攙扶視障患者安全下車。
“擺渡”著一群和生命賽跑的人
下午透析完,程玉琴笑著和張凱打著招呼,一身輕松地登上公交車。車輪碾過晚霞,21個歸家的乘客在車窗上投下細碎的剪影。曾經被趕路的車輪碾碎的時光,正被一個人的方向盤重新縫合。
“它不僅僅是一種出行服務,更是對患者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對于那些行動不便或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的患者而言,大大減少了本人及家屬陪護的奔波出行壓力,有效降低了出行經濟負擔。”合肥公交集團第四巴士公司副經理朱方陸回憶,合肥公交開通專線的初衷,就是定點接送,有效地解決了特殊病患群體周期性、規(guī)律性就醫(yī)出行的難題。
這輛車牌為皖A01657D的公交車上,不僅有醫(yī)藥箱和綠色便民袋,簡易血壓儀、速效救心丸、創(chuàng)可貼、十滴水、口罩等物品一應俱全,每個座位后面還細心地掛上了車載垃圾袋。天氣暖了陽光有些刺眼,張凱還準備把窗簾掛起來。
夕陽下,陳奶奶下車后,專門跑了幾步揮手告別;劉叔叔特意叮囑他回去路上慢一點……這些瞬間讓張凱覺得,自己更是一個“擺渡者”,“擺渡”著一群和生命賽跑的人。
送完患者回到市區(qū),一片片璀璨的燈光已經在街巷中綻放。再過一天,張凱又將駕駛著這條“生命專線”準時出發(fā)。
合報合愛同行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余佼佼/文 張正朋 郭如琦/圖 實習生 李欣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