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豐”景正好。近日,在鐘鳴鎮(zhèn)牡東村的蔬菜基地里,連片大棚生機盎然,藤蔓間掛滿修長飽滿的黃瓜,種植戶錢揚兵正帶領工人穿梭田壟,嫻熟地采摘、分揀,一派豐收景象,用忙碌的身影筑牢市場蔬菜供應的“穩(wěn)定線”。
“今年天氣給力,黃瓜產量比預期好!”錢揚兵難掩喜悅,“基地今年種植了12畝黃瓜,畝產可達3000至4000斤,自9月初啟動采收以來,每日能采摘2000多斤。正好趕在雙節(jié)上市,能滿足市場需求。按這個節(jié)奏,整個采收季持續(xù)到10月底,預計總產量能有20萬斤。當前黃瓜批發(fā)價穩(wěn)定在每斤3元,僅這一季黃瓜就能帶來約60萬元收入,我們累點也值?!?/p>
為保障蔬菜鮮度,基地從凌晨1點便開始采收,清晨6點前完成打包、裝車,新鮮黃瓜主要銷往蕪湖市場,讓市民餐桌第一時間嘗到“田間鮮”。
作為當地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該基地占地218畝,建有9個連棟大棚和240多個普通大棚,采用“錯季種植+套種”的模式,實現土地“全年不閑置、四季多產出”。蘆蒿作為主打蔬菜,每年春節(jié)前后,基地200畝蘆蒿便進入采收期,總產量可達70萬斤,能帶來超200萬元收入;蘆蒿下市后,基地迅速調整種植結構,套種萵筍、甜瓜、豇豆和黃瓜,這部分作物年收入約130萬元,全年總收入穩(wěn)定在300多萬元,實現了蔬菜供應的“四季不斷檔”。
產業(yè)興則村民富。蔬菜基地為本地及周邊村民搭建了就近就業(yè)的平臺,共有10余名長工,農忙時用工量更是達到60人左右,每年支付工資約60萬元。75歲的牡東村村民程孝芳是基地的“老員工”,每天在大棚里負責黃瓜分揀和包裝,說起這份工作,她臉上滿是笑意:“年紀大了,在這里干活離家近。一季蘆蒿就掙了6000多塊,一年下來也能有2.5萬元收入,比在家閑著強多了!”和程孝芳一樣,不少周邊村民都在基地找到了工作,實現了“務工增收兩不誤”。
眼下,第一批秋黃瓜正源源不斷地運往市場,為蔬菜供應注入“新鮮力量”。錢揚兵透露,待這批黃瓜采收完畢,基地將立即著手整地、施肥,規(guī)劃種植30畝刀豆,推動秋冬蔬菜產業(yè)發(fā)展。(通訊員 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