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肥持續(xù)高溫,雪糕、海鮮等冷鏈運輸用冰量增大,在安徽省最大的冷鏈產(chǎn)品運輸基地之一——安徽大眾冷鏈有限公司的車間內(nèi),有一群人,穿著棉褲棉鞋,在60℃的溫差中,頻繁穿梭在冷與熱之間,一頭迎接酷暑,一頭送往清涼。
現(xiàn)場穿著棉服的工作人員
保持著緊密的距離,在安徽大眾冷鏈公司的倉庫前,一輛輛叉車裝載著不同的貨物,相繼進入到了一座冷霧繚繞的倉庫里。記者僅僅只是靠近閘門,就已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十指緊貼,搓手“取暖”了起來。
盡管提前穿上棉服“御寒”,但在冷庫內(nèi)站了十分鐘左右,記者依然感受到陣陣刺骨的寒意。此時戶外氣溫37℃,室內(nèi)零下18℃。
“有朋友經(jīng)常羨慕我們,這么熱的天,我們可以在這么涼快的地方工作。”現(xiàn)場一位叉車工人告訴記者,其實溫差越大,對人體的考驗就會越大。
一道鐵制的閘門,“切割”出了冷熱兩個世界,一邊是高溫40攝氏度的當頭烈日,一邊是零下20攝氏度的室內(nèi)低溫,將近60攝氏度的溫差,讓人一時間不知道該穿什么衣服好。大眾冷鏈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丁云鴻告訴記者,大多數(shù)人覺得這里很清涼,但實際上工人們每天都在為穿什么而苦惱。
安徽大眾冷鏈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冷鏈產(chǎn)品運輸基地之一,其不僅是全國冷鏈食品進入合肥的“第一關”,也是安徽省全省冷鏈食品儲存存放的“大本營”。
在這里,可以看見被冷霧包裹的冰淇淋、牛羊肉、即食火鍋等產(chǎn)品。商家或食品客戶下了訂單后,這些食品便會被送往千家萬戶,“每天進出貨量在六七百噸,”丁云鴻說,在這里,來往的車輛幾乎從來沒停過。
公司分別在2015年和2021年建成了兩座冷庫,一庫5300平方米,20萬立方米;二庫3600平方米,18萬立方米。將近40萬立方米的儲藏空間,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空間。
在氣霧繚繞的冷庫里,記者見到了各種錯落有致擺放著的貨物,餃子、雪糕、飲品等等,不計其數(shù)。而工人們相繼往木板上增添“新貨”,或?qū)⑵淙∠拢\往包裝的庫房,準備下一步的發(fā)送。
“這批生鮮產(chǎn)品是要發(fā)往四川的,全程采用冷鏈運輸。”丁云鴻說,由于最近合肥高溫,因此工人們搬運入庫的過程就要更加迅速。
丁云鴻告訴記者,在這里工作的員工,周期要按十年來算。“基本上都是陪著企業(yè)一起成長的,很多都是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
王曉云便是“老員工”之一,職業(yè)為搬運貨物,每天都要碾過稀落在地上的冰碴兒,將總共30噸左右的貨物,搬出又搬進。穿梭在冷熱之間,“身體一開始很難適應,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王曉云調(diào)侃,夏日并不是她所期望的時候,“溫差太大了。”
消暑的飲料,或者是御寒的衣物與藥品,成為如王曉云一般的“老員工”們口中的“開心事”,“雖然兩樣東西對比起來顯得很反常,但確實是我們所需要的。”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書滸/文 蔣云龍 虞俊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