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yè)·中國江蘇網訊 這個夏天,豐縣處處涌動著關愛下一代的溫馨暖流。從常店鎮(zhèn)鳳苑小學的公益暑托班到順河鎮(zhèn)齊廟村的荷塘研學地,一場場精心策劃的暑期活動,以愛心為筆、以實踐為墨,為孩子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成長畫卷,彰顯著全縣上下守望相助、共護未來的深厚情懷。

常店鎮(zhèn)的公益暑托班是豐縣關愛留守兒童的一個生動縮影。作為徐州市190個公益暑托班之一,鳳苑小學的教室里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來自東南大學的志愿者們化身“多面手”,將知識與樂趣巧妙融合:農業(yè)美學課上,蔣欣洢用繪本讓農作物“破土而出”,孩子們在袁隆平院士的故事里讀懂科研精神,在小麥生長密碼中領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法治課堂變身情景劇舞臺,安全自護課化作模擬演練場,“紅色教育小課堂”“環(huán)保實踐小能手”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設計的“一對一”課業(yè)輔導,更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進。“不僅解決了看護難題,更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學習平臺?!卑嘀魅螐埿ばさ脑?,道出了家長們的心聲。

順河鎮(zhèn)齊廟村的“荷風伴夏,耕讀齊廟”親子活動,則為孩子們打開了自然與文化的“雙重之門”。以當地“藕蝦共作”的生態(tài)農業(yè)為實踐課堂,農業(yè)技術人員帶著親子家庭沿荷田探秘,用“藕葉遮陰、蝦糞施肥”的生動案例,詮釋一水兩用的現代農業(yè)智慧。“蓮王評比”中,孩子們在采摘蓮蓬的勞作里品嘗甘甜,獲勝家庭收獲的特色農產品禮盒,盛滿了勞動的喜悅。

知識小課堂上,“荷葉為何不沾水”的科學問答與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經典誦讀相映成趣,孩子們以“荷葉是夏天的雨傘”般的童言創(chuàng)作詩歌,在荷葉茶香中浸潤文化韻味。手工環(huán)節(jié)里,新鮮荷葉拓印的帆布包、蓮子標本制作的創(chuàng)意作品,都是孩子們用想象力留住的夏日記憶。返鄉(xiāng)大學生志愿者王堯感慨:“孩子們在自然里釋放的創(chuàng)造力,比任何課本都動人?!?/p>
從校園課堂到田間地頭,豐縣的暑期活動以愛心為紐帶,串聯起高校力量、鄉(xiāng)村資源和社會溫情。這些充滿溫度的實踐,不僅為孩子們的假期添彩,更在他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文化的根苗與愛的火種,讓守望相助的美德在代代相傳中愈發(fā)醇厚。(黃文麗 丁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