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伊始,大型沉浸式光影藝術大展《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展》在世博會博物館隆重登場。展覽以“中國皮影戲”為創(chuàng)作藍本,創(chuàng)造了一個由皮影元素構成的光影宇宙。
本次藝術特展由中法兩國的技術團隊合作完成。在挑高將近10米的超巨空間內,皮影戲被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尺寸,操縱手法從皮影人運用古法鐵絲與手桿,變成為算法和數字動畫。五一期間首次亮相的40分鐘版本,從上海民間皮影藝術館上萬件館藏中甄選出精品,數字化二度創(chuàng)作再現了傳統(tǒng)皮影,讓觀眾感受中國非遺傳承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非遺傳承,文化出海
中國皮影戲2011年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其發(fā)展演變中,不斷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yǎng),同時依賴民間文化的深厚底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表現形式。“一夢華胥”以中國傳統(tǒng)非遺文化為核心,運用國際化數字科技語言,對非遺皮影戲這一古老的藝術進行現代化解讀,也為皮影藝術走向世界打開窗口。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此次展覽被列入“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別呈現”的項目。展覽分為傳統(tǒng)皮影的實物展陳,沉浸式光影體驗以及互動工坊三個板塊,不僅多方位呈現傳統(tǒng)皮影的藝術造詣,更運用尖端數字科技,寓教于樂,讓這一千年藝術“活化石”在當代煥發(fā)新生。
40分鐘的光影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唐僧、沙僧與三國水滸人物在同一個平行宇宙中;社火民俗,雜耍、花車等傳統(tǒng)元素在二維、三維的折疊變幻中流淌出千變萬化的色彩組合;皇城的熱鬧非凡、才子佳人的浪漫劇目,以及村民的家長里短都在場館的不同角落上演。
幕后匠心,還原真實
創(chuàng)作團隊研究了上海民間皮影藝術館館藏逾萬件皮影文物,超高清數字采集其中超3000件皮影物品。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甚至一草一木,都在原始皮影原型基礎上經過高清數字采集、平面處理、動畫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光影作品畫面中的一部分。同時,為力求皮影人物的數字制作能遵循傳統(tǒng)皮影戲的表演特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調整,以確保其在三維空間中的自然流暢。團隊特邀馬氏皮影劇團參與藍屏動畫捕捉拍攝,將傳統(tǒng)皮影戲表演藝術首次通過藍屏動畫捕捉技術,原汁原味地融入當代數字化的沉浸式光影舞臺。
在展覽最后,館方為觀眾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光影互動廳。觀眾還能在非遺研學手工坊直觀了解皮影是如何制作完成的,并在工作坊體驗皮影的制作上色,全方位了解非遺皮影文化。
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表示館方希望更多喚起觀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與理解。